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拉伯雷说过:“人生在世,各自的脖子上扛着一个褡裢:前面装的是别人的过错和丑事,因为经常摆在自己眼前,所以看得清清楚楚;背后装的是自己的过错和丑事,所以自己从来看不见,也不理会。”
一般来说,在学习上存在着两类人:第一类人倾向于把行为原因归结为个人的内部原因,而第二类人则把它归结为外部原因。前者,把学业成绩的好坏归结为个人的努力、勤奋和能力水平;后者却把学习成绩的好坏归结于运气的好坏、学科的难易、老师教得好不好,而一旦失败就只知道怨天尤人,或干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少研究证明,前者不但比后者成绩好、进步快,而且日后的成就亦较大。所以自我批判能力愈强,智慧和精神境界也就愈高,也就愈能创立伟大的事业。
夏朝时,一个背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启平乱,结果启被有扈氏打败了。启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
从此以后,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衣着朴素,关心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反之,不懂反省的人只能一味逃避,却始终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在森林里,猫头鹰正在忙着收拾东西,斑鸠飞来了。
“猫头鹰老兄,你在忙什么呢?”
“搬家。”
“往哪儿搬?”
“东乡。”
“你在西乡住了多年,干吗往东乡搬呢?”
“西乡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我实在住不下去了。”
“老兄,依我说,关键是你得把叫声改得悦耳一点,或者干脆夜里就别叫了,要不,别说搬到东乡,搬到哪儿也招人讨厌!”
猫头鹰停下手中的活儿,认真思考着斑鸠的忠告。
别人对自己有意见时,自己不从主观上找原因,却一味埋怨客观环境,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利于自己的进步。当你听到批评的时候,不要像猫头鹰那样光想着躲开,应该反省一下,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不足,克服自己的缺点,从而改变大家的看法。
美国有一位女士养了一只漂亮的鹦鹉,它有一个奇怪的毛病——咳嗽。而且它的咳嗽声浓浊难听,女主人以为它患了呼吸系统疾病,就带它去看兽医。兽医详细检查过后,发觉它并没有任何疾病,问题只是出在女主人身上:因为她经常抽烟,所以常常咳嗽,这只鹦鹉只是惟妙惟肖地将主人的咳嗽声学会罢了。
在英国,有个年轻人向心理医生诉苦,说他的母亲经常啰啰唆唆,令人感到十分厌烦。心理医生发现他的母亲的确十分啰唆,但是同时发现她本来不是这样的,她之所以变得啰唆,是因为儿子从来不在她只吩咐一两次的时候,就把事情做成,总要她三番五次地提醒,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啰唆的毛病。
在这两个故事中,究竟是谁有问题?谁该修正缺点?是鹦鹉,抑或有烟瘾的女主人?是不停提醒儿子的母亲,抑或是不把母亲的话放在心上的年轻人呢?那女主人和年轻人都是看不到自己过错的人,若他们懂得自我反省,就不会轻易“理直气壮”地责怪别人。
孟子曾说过:“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意思是说,仁者立身处世也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比自己技术好的人,只会从自身找原因。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加德纳强调,内省智能是多元智能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智能。内省智能强的人能自我了解,意识到内在情绪、意向、动机以及自律,并能恰当而准确地了解自己的优劣,谨慎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反省其实是一种学习能力,反省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如果能够不断自我反省,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悟到失败的教训和不完美的根源,并全力作出纠正,这样就可以在反省中清醒,在反省中明辨是非,在反省中变得睿智。生活随时随地都能给我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看见人家犯错或者发现自己有过失,便作出深刻的反省,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有这种学习能力的人,才能成就真正的学问。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真谛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