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不要看不起自己的工作,更不要认为自己的劳动是卑贱的。也许某些行业中的某些工作看起来并不高雅,工作环境也很差,但是,请不要无视这样一个事实:有用才是伟大的真正尺度。
每个人都要维护人格的尊严,尽管人人可能犯错误,但是不能丧失尊严。只有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信念才不会缺失,人生的阵地才不会陷落,才能够克服重重困难,获得辉煌的人生。
有一个叫布朗的小男孩儿,他的母亲在他7岁时去世了,继母来到他家的那一年,小布朗已经11岁了。
刚开始,布朗不喜欢他的这位继母,他大概有两年的时间没有叫她“妈”,为此,父亲还打过他。可越是这样,布朗越是有一种很强烈的抵触情绪。然而,布朗第一次喊她“妈”,却是在他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挨她打的时候。
一天中午,布朗偷摘人家院子里的葡萄时被主人逮住了,主人的外号叫“大胡子”,布朗平时就特别畏惧他,如今在他的跟前犯了错,他更是吓得浑身直哆嗦。
大胡子说:“今天我也不打你不骂你,你只给我跪在这里,一直跪到你父母来领人。”听说要自己跪下,布朗心里确实很不情愿。大胡子见他没反应,便大吼一声:“还不给我跪下!”
迫于对方的威慑力,布朗战战兢兢地跪了下来。这一幕,恰巧被他的继母撞见了。她冲上前,一把将布朗提起来,然后,对大胡子叫道:“你太过分了!”
继母平时是一个没有多少言语的性格内向之人,突然如此震怒,让大胡子这样的人也不知所措。布朗也是第一次看到继母性情中另外的一面。
回家后,继母用枝条狠狠地抽打了布朗的屁股两下,边打边说:“你偷摘葡萄我不会打你,哪有小孩儿不淘气的!但是,别人让你跪下,你就真的跪下?你不觉得这样有失人格吗?不顾自己人格的尊严,将来怎么成人?将来怎么成事?”继母说到这里,突然抽泣起来。布朗尽管只有13岁,但继母的话在他的心中还是引起了震撼。他猛地抱住了继母的臂膀,哭喊道:“妈,我以后不这样了。”
对人格尊严的重视和维护是人生的根本,那些督促你上进,痛惜你妥协的人才是真正关爱你的人。
乌克兰诗人塔·格·谢甫琴科,生于一个农奴之家。他后来虽然赎了身,却因为写了许多革命诗歌,被流放到奥伦堡草原。他为人幽默而倔犟,尤其傲视权贵。谢甫琴科喜欢随渔民去划船,捕鱼后就到小店去闲坐。
有一次,他在那儿遇见一位权贵,此人和他聊了一会儿,分别时,他向谢甫琴科伸出手来,却只给了一个指头,说:“当我向地位相等的人表示敬意时,我伸出双手;比我低一级的人,我伸出四个指头;再低一点儿的是三个指头;更低一点儿的是两个指头;对其他一切人则是一个指头。”
谢甫琴科笑道:“我是个农民,没有官位,怎么办呢?先生,我给你半个指头吧。”说罢,他将拇指夹在食指与中指之间,露出半个指头,向权贵伸出手去。
谢甫琴科用自己的行动优雅地反击了无视他人尊严的卑鄙者,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像他那样高贵的灵魂。人,首先在心里要有一个作为一个人而存在的基准底线,才能把“人”这个字书写得更壮丽优雅。一个失去了人格或者向来人格有着巨大缺陷的人,就算专业知识再过硬,也不会做出多大的功绩,他往往不是误入歧途越走越远,就是半路上早早夭折。这些人的人生,算不得完整的人生,那么他们所谓的“成功”也就完全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了。同理,因为工作的差别而评断自己或者别人同样是幼稚而无聊的。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莫里森的少年时代,由于家境贫困,从12岁开始,她每天放学以后,都要到一个富人家里打几个小时的零工,十分辛苦。一天,她因工作的事向父亲发了几句牢骚。父亲听后对她说:“听着,你并不在那儿生活,你生活在这儿。在家里,和你的亲人在一起。只管去干活就行了,然后拿着钱回家来。”
莫里森后来回忆说,从父亲的这番话中,她领悟到了人生的四条经验:一、无论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做好,不是为了你的老板,而是为了你自己;二、把握你自己的工作,而不让工作把握你;三、你真正的生活是与你的家人在一起;四、你与你所做的工作是两回事,你该是谁就是谁。因为工作而硬要把自己分成三六九等,不但不智,而且更加不值。你不等于任何东西,你只是你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