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作家鲁迅曾经说过:“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说道:“没有勤奋的劳动,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也会变成绣花枕头似的无用的玩物。”
中外的成功者都告诉我们,想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好,都离不开刻苦勤奋。不下一番苦工夫,是不会有丰硕的回报的。
毕思文是我国著名的矿物学家,他创造了从一个矿工到一个博士后的奇迹。而他人生价值的转变,靠的都是“刻苦”二字。
因为家境贫寒,16岁的毕思文成了一名煤矿工人,在矿井下一干就是三年。当时他初中还没有毕业,父亲告诉他,知识在任何时候都是有用的,要他自学。那时,他一天要工作8小时,还要加班,经常12个小时不能休息,人累得就像散了架。即使这样,毕思文也坚持每天刻苦学习。夏天的时候,为了避免蚊子的侵扰,他就戴上帽子围巾,再把脚放到水盆里。这样虽然蚊子不咬了,人却被热得头昏脑涨……
凭着三年刻苦的学习,毕思文先是进入了中专学习,后来又考上了大学。在四年大学期间,他一共修了三个专业,当时的校长、班主任都对他选那么多课感到不满,因为担心他会耽误专业的学习。毕思文却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他要用刻苦闯出一条别人难以期望的成功之路。
毕思文担心自己的时间总不够用,于是买来了蜡烛,在晚上宿舍十点半熄灯以后,趁着烛光坚持学习到两三点。早晨五点半就又起床,一直到中午才休息十分钟。三个专业,八十多门课,他必须抢出比别人多三分之二的时间,否则根本拿不下来。到了毕业时,他做了三个毕业设计,参加了三个专业的论文答辩,全部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
大学毕业后,毕思文又回到了矿上从事技术工作,但是博士的梦想却在他心头萦绕。后来,他终于如愿以偿,又通过刻苦的自学,不仅拿到了博士学位,而且还做过北大、清华两个专业的博士后。
1997年,毕思文与德国一位科学家深入藏北高原上考察,在海拔5700米的地方,他们发现了一片黑色的岩石。当时德国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油岩层,后来经过毕思文的追踪,确认其为煤矿。这片煤矿一半在湖里,一半在山上,而且共有五层,其中一层有五米多厚。对于自古缺煤、一直以牛粪为燃料的西藏来说,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宝藏啊!
吴光宇说道:“故事里的叔叔那么努力地学习,真的很让我崇拜。”
郑爷爷回答道:“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经过刻苦努力学习,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像金子一样,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