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宽容是人类的一种美德,是一种处变不惊的气度,是做人的一种风度和境界。适度的宽容,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宽容能使人性情温和,能使心灵有回旋的余地,能使人消除许多无谓的矛盾,化干戈为玉帛。宽容的人,时时处处都会受到人们的拥戴,因此他们能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能够很快地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能够融洽地与人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倘若孩子在学校里受了委屈,做父母的会心疼得不得了。甚至有些父母教育孩子说:“别人对不起你,你就对不起他,别人打你,你就打他。”结果,孩子不仅在学校里处理不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而且还会影响到孩子对将来人际关系的处理,甚至还会影响到孩子日后的夫妻关系,所以父母千万不要忽视对孩子宽容心的培养。
教孩子学会宽容,不仅为了孩子今天能够处理好同学之间关系,而且也是为孩子将来的幸福打基础。在人生历程中,如果赋予孩子一颗宽容的心,他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快乐。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当怎样培养孩子的宽容之心呢?
1.为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的宽容之心最主要的来源就是父母。孩子最初是从父母那里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的。父母宽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与邻里、同事之间融洽相处,孩子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宽容,乐于与人相处。
如果孩子不小心犯了诸如打破杯子这样的小错误,不要用惩罚或责备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告诉孩子,其实父母有时也会犯这样的无心之错,只要下次小心就可以避免。从原谅孩子的错误开始,用宽容的心去引导他认识自己的错误,让孩子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除了批评、惩罚以外,还有宽容。
2.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
心理换位是指当双方产生矛盾时,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思考对方为何会如此行事、如此说话。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很多孩子只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习惯于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想要消除此种现象,那就要采取“心理换位”的方法。
站在妈妈的角度上考虑,就会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与唠叨;站在老师的角度上思考,就会理解老师的辛苦;站在同学的角度上思考,就会觉得大多数同学都是可爱、可亲、可交的。因此,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是非常必要的。
3.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有缺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缺点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与同学相交,和朋友相处的时候,完全没有必要求全责备,完全可以求同存异——只要同学和朋友的缺点不是品质方面的。对于朋友的缺点和不足,对于同学心情不好时所说的话与所做的事,没有必要斤斤计较,事事都要求公平合理。多一次原谅,多一次宽容与理解,同时也就为自己多找了一份好心情,也会使自己在个性完善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当然,宽容不是怕人,不是懦弱,也不是盲从,这一点是必须对孩子讲清楚的。父母必须让孩子知道,宽容是明辨是非之后对同学、朋友的退让,而不是对坏人、坏事的妥协,对坏人和得寸进尺的人是没有必要宽容的。
4.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
宽容之心是在交往中培养起来的。孩子只有与人交往,才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都要犯或大或小的错误,只有学会容忍别人的缺点与错误,才能和人正常交往,友好相处。也只有通过交往,孩子才能体会到宽容的意义,体会到宽容带来的快乐。比如庆贺朋友的成功,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采纳别人的合理建议等,这些都能使孩子得到友谊,分享别人的成功,并使自己获得进步。
在孩子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父母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容忍比自己强的同伴、比自己“差”的同伴,及自己的竞争对手。让孩子不嫉妒比自己强的同伴,不嘲弄比自己“差”的同伴,不故意为难自己的竞争对手。让孩子向好同伴学习,帮助“差”同伴,学会与竞争对手合作。
5.鼓励孩子“纳新”和处变
宽容不仅体现在对“人”的态度上,也体现在对“物”和“事”的态度上。父母要引导孩子见识多种孩子未见过的事物,让孩子喜欢并乐意接受新生事物,承受事物所发生的意想不到的变化,善知变和应变。允许孩子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孩子一旦习惯于“纳新”和“应变”,他对世间的万事万物也就具备了宽容之心。
总之,宽容是健全人格的必备素质,只有学会宽容的孩子,才会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才会有爱人之心,有容人之量,成为一个识大体、顾大局、受人欢迎的人。
本周的收获:_______________
本周要培养的新习惯:_______________
礼仪规则训练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