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策成名的王朴

一策成名的王朴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久,郭威建立了后周,王朴被重新任命,到柴荣府中做了掌管文案的记事,很受柴荣器重,等到柴荣调任开封尹时,又将王朴带走让他做了官。为进一步了解王朴的想法,柴荣又几次将王朴召进宫里面谈,素有治国大略的王朴,每次应对都让柴荣非常满意。宋太祖当了皇帝后,有一次和大臣们路过后周的功臣阁,正好有阵风将门吹开了,宋太祖刚好面对王朴的画像。后周的勇将也对王朴如此敬畏,王朴在世时的威望可见一斑。

一策成名的王朴

img81

王朴是山东东平人,年轻的时候就很机警,聪明过人,喜欢读书,文章也写得很出众。后汉时,王朴以不凡的才学考中了进士,殿试及第后,担任校书郎,从此踏入仕途。

为了求得更快的发展,王朴和其他人一样,找了一个自认为有势力的人作为依靠的力量,这个人就是当朝的重臣杨邠。杨邠也很喜欢这个才华出众、聪明过人的年轻人,就让他住进了自己的府中,当了幕僚。王朴在杨邠的手下做得很好,大家也都觉得王朴前途无量,但王朴这时却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在他的一生中,这可以说是一个大智大勇的决定。

其实王朴并没有什么神机妙算的本领,只是他善于观察分析当时的形势,他见杨邠和苏逢吉两派矛盾日益加深,预见到不久的将来两派必有重大冲突,到时候自己必然要受牵连,况且他依附的杨邠又站在和皇帝对立的一方,危险性更大。所以,王朴就找了个借口回了山东老家,躲了出去。不久,朝中果然发生了政变,杨邠等人被诛灭全族,和杨邠有关系的人都受牵连被杀,唯独聪明的王朴幸免于难。

不久,郭威建立了后周,王朴被重新任命,到柴荣府中做了掌管文案的记事,很受柴荣器重,等到柴荣调任开封尹时,又将王朴带走让他做了官。这次王朴时运很好,柴荣不久就继位做了皇帝,王朴也跟着升了官职,在刑部任职,掌管朝中百官的经费出纳和俸禄等事项。

王朴在这位明君的手下做官,才干也很快显露出来,被柴荣视为心腹之臣,经常委以重任。

五代发展到后周这最后一个王朝时,统一的迹象已经显露出来,柴荣继承养父郭威的统一事业,也经常考虑如何四处征服的问题。善于用人的柴荣想了一个办法,让二十多个才华出众的大臣每人撰写文章一篇,说是试试他们的才能,其实是希望从中发现安邦定国的良策。王朴没有让器重他的柴荣失望,没多长时间就写了一篇《平边策》献给柴荣。

《平边策》是一篇非常简练的文章,全文不到一千字,但治国安邦的策略却论述得很全面,很有独到的见解,战略意图也十分明显,就是先易后难,先取江南,后取北方。

事实上,在柴荣要大臣们写策论的时候,他内心已经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但柴荣手下的许多大臣却安于现状,不支持柴荣的统一大业,柴荣一提及此事,好多人就闭口不谈。柴荣让大臣们写文章,也是想找到全力支持他的人,辅佐他完成这一宏图。王朴的文章字数不多,但字字说到了柴荣的心里。为进一步了解王朴的想法,柴荣又几次将王朴召进宫里面谈,素有治国大略的王朴,每次应对都让柴荣非常满意。

后来,柴荣亲征吴国的时候,就让王朴担任枢密使,主持军政事务,王朴成为国家重臣。

王朴在后方除了供应前线军需、主持政务外,还将都城汴大加改建,亲自设计改造方案,将都城汴改造得大路通畅,民居整齐,显出勃勃生机。

北宋的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和王朴曾经同朝任职,王朴是柴荣的重臣,赵匡胤则是柴荣的勇将。宋太祖当了皇帝后,有一次和大臣们路过后周的功臣阁,正好有阵风将门吹开了,宋太祖刚好面对王朴的画像。宋太祖赶忙停下脚步,肃立不动,然后整理了一下御袍,对着画像深深地鞠了一躬,有人不解地问:“陛下贵为天子,不该这样过分地行礼呢!”宋太祖指着自己身上的御袍说:“如果王朴还健在,那朕就不可能穿上此袍了。”后周的勇将也对王朴如此敬畏,王朴在世时的威望可见一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