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建汉与“休养生息” 推翻秦朝以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最高权力,展开了长达4年的战争,历史上叫做楚汉战争。战争前期刘邦失利,但由于刘邦入关后与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赢得了民心;而项羽在巨鹿之战后坑杀秦军降卒几十万人,入关后又纵兵烧杀抢掠,大失民心。刘邦善于用人,军营内人才济济,文官武将都尽力为他效命;而项羽骄傲自大,主观武断,不会用人。加上刘邦拥有富饶的关中地区作根据地,后方稳固;而项羽却缺乏可靠的根据地,后方动荡不安。最终刘邦反败为胜,该下之战,项羽“四面楚歌”,陷入众叛亲离的悲惨境地,最后,乌江自刎,全军覆没。
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历史上叫做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经过秦末的动乱,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穷,百废待兴,刘邦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教训,采纳了大臣陆贾的建议,对农民实行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刘邦采取的措施是:让士兵复员回家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让战争期间逃亡的人回家,恢复原有的田宅;把因饥饿卖身为奴的人释放为平民;减轻田租,规定为十五税一。汉惠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到汉文帝、景帝时期,休养生息政策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文帝常常奖励努力耕田的人;景帝下诏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文帝两次把田租减为三十税一,甚至十多年不收田租;文景时期,提倡节俭,减轻刑罚,废除肉刑。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人民生活安康,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日盛,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文景之治”。休养生息的政策执行了六七十年,历经四代皇帝,到汉武帝时,人口增殖,国库充盈,西汉经济的发展达于鼎盛。
刘邦
汉武帝的统治 汉武帝刘彻(前140—前87年在位)是西汉时期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他采纳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默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上和思想上实行“大一统”,从此以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汉武帝重视发展社会经济,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治理了黄河;在国力强盛的基础上,改变了汉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对匈奴展开了长期的战争。汉匈战争中,大规模的战役有三次,其中公元前119年的最后一次战争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兵几十万,分道深入蒙古大沙漠进攻匈奴,歼灭匈奴主力,取得了重大胜利,从而安定了北部边郡;汉武帝还派张骞出使西域(狭义的西域,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天山南北地区,即今新疆地区),加强了汉朝同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又派人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四川西南、贵州、云南等地,建立郡县,加强了内地同西南的联系。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朝时期中西交通史上一次重大事件。汉武帝为了解除匈奴的威胁,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开始了汉朝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原的丝绸、铁器、凿井技术传入西域,西域的大宛马、骆驼、葡萄、胡萝卜等传入中原。西汉末年,印度的佛教亦通过西域传入中国。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进行军事、政治管理,同时保护商旅往来。这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通向西方的商旅要道。汉朝和西域互通以后,中国同西方的贸易开始发展起来,中国的丝绸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西域,运到安息(亚洲西部古国,领地有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再由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汉朝时,我国史书称罗马帝国为大秦),这就是有名的“丝绸之路”。
*王莽改制 公元8年,外戚王莽趁政局动荡之机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新”。王莽为了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稳固自己的统治,宣布实行“改制”,规定:全国田地改称王田,私家奴婢改称私属,都不许买卖;对土地占有数量进行限制;还多次改变币制,掠夺人民的财富;并对周围少数民族发动了战争,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
王莽改制遭到地主贵族的反对,使人民更加痛苦,终于导致17、18年的绿林、赤眉农民起义。23年,王莽政权被推翻。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25年,曾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自称皇帝,重新建立汉政权,定都洛阳,历史上称为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光武帝调整了统治政策,先后下达了九道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把田租恢复到三十税一,提倡节俭,注意整顿吏治,惩处贪官酷吏。这些措施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多年后,全国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局面,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光武中兴”。
*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地主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光武帝手下的功臣大将,有不少是豪强地主出身。东汉政权建立以后,豪强地主在政治上、经济上享有特权,他们的势力进一步得到发展。豪强地主凭借特权建立起规模很大的田庄,强迫贫困破产的农民在田庄劳动并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为了防备农民的逃跑和反抗,豪强地主在田庄修建坞堡、望楼,并蓄养“家兵”,巡逻守卫。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都由豪强地主在把持。
*班超经营西域 东汉初期,北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为了解除北匈奴的威胁,东汉政府曾派大将窦固、窦宪北击匈奴,恢复了对西域的统治和与西域各国的交往。73年,曾“投笔从戎”参加对匈奴作战的班超奉命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活动了30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控制,再次打通汉朝和西域断绝了60多年的商路。97年,班超派甘英去大秦,甘英到达了波斯湾,没有到达大秦,但熟悉了沿途的地理和风貌,为以后中西交通发展打下了基础。据《后汉书》记载,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从海道来华,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的最早记载。
*东汉的衰亡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日益黑暗。从汉和帝开始,由于皇帝即位时的年龄很小,朝政常由太后把持,太后则依靠父兄,形成外戚专权。小皇帝长大后,依靠身边的宦官向外戚夺权,宦官逐渐掌握了实权。外戚和宦官,是封建地主阶级中的腐朽势力。到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灾荒连年。广大农民无衣无食,纷纷起来斗争。太平道教的领袖张角借传教和医病来宣传和组织群众,于184年发动了起义。由于起义军头裹黄巾,故称为黄巾军。黄巾军一度攻占了许多郡县,但是,在地主武装联合进攻下,起义军经过九个月的英勇战斗失败了。黄巾大起义是一次有准备、有组织的农民起义。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土崩瓦解,名存实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