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原是东亚一个封建王国,1868年明治维新后却发展成为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朝鲜和中国一直怀有强烈的侵略野心。1894年,日本出兵朝鲜,袭击驻朝清军,挑起甲午中日战争。著名战役有平壤保卫战、黄海海战、辽东半岛之战和威海卫之战等,战争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马关条约》签订不久,各帝国主义国家相继在中国加强资本输出,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战争的爆发 1894年春,朝鲜爆发甲午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帮助镇压。6月初,清政府派兵到朝鲜,日本未获邀请却擅自派兵在朝鲜的仁川登陆,并且迅速占领汉城。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不久,朝鲜农民起义平息。清政府建议中日两国军队同时撤离朝鲜,日军不仅不撤,反而增兵。7月,日本海军在朝鲜牙山口外丰岛附近海面,突然袭击清军运输船只,同一天日军又在牙山附近袭击清军。
8月初,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派兵渡鸭绿江进驻平壤,中日战争爆发。1894年是旧历甲午年,史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平壤保卫战 1894年9月,日军猛攻平壤,清军将领左宝贵力战牺牲。清军主将叶志超贪生怕死,弃城逃跑,使日军占领平壤。接着,日军占领朝鲜全境,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黄海大战 1894年9月,中日两国舰队主力在黄海海面遭遇,中国舰队进行了殊死搏斗。中国北洋舰队广大将士奋起迎战,英勇杀敌。北洋舰队水师提督丁汝昌在战斗中负伤,由“定远”舰管带(即舰长)刘步蟾代为指挥。“致远”号在与日舰“吉野”号的交锋中中弹最多,船身倾斜,弹药将尽,在此危急时刻,管带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向最猖狂的敌舰“吉野”号撞去,拟与敌同归于尽,不幸途中被敌鱼雷击中而沉没,全舰将士2500人壮烈牺牲。“经远”号中弹起火,又在追击敌舰时中了鱼雷,管带林永升和全舰官兵继续开炮击敌,直至沉没。由于广大爱国官兵的英勇奋战,终于迫使损失惨重的日舰首先退出黄海战场,北洋舰队退返旅顺。黄海海战中,中日参战的军舰数目相等,力量对比互有短长。战斗结果,中国损失较大,但仍有与日舰接战的力量。为了保存实力,李鸿章在海战以后,压制海军将士巡海迎敌的要求,以“保船制敌”为借口,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造成了坐守待毙的局面。日军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黄海激战
邓世昌(1849—1894年),广东番禺人
辽东半岛之战 黄海大战后,日军分两路进攻中国。一路从朝鲜越过鸭绿江,进攻辽东。沿海防守的清军除聂士成率部抵抗外,其余大部溃逃。日军占领九连城等地。另一路日军从辽东半岛的花园口登陆,进攻金州,守将徐邦道率部抵抗,由于孤军无援,金州失陷。大连、旅顺等地守将纷纷临阵脱逃,日军占领大连、旅顺。在旅顺,日军对当地和平居民实行野蛮屠城,全城有两万多人被屠杀,幸免于难者仅36人。
威海卫之战 1895年初,日军从水陆两路围攻威海卫,陆路日军从山东荣成湾登陆,攻占清军炮台,配合海上进攻的日舰夹击北洋舰队,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军舰成了碉堡,遭到日军炮火的猛烈轰击。丁汝昌拒降,最后自杀殉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屈膝求和。
中日《马关条约》及其影响 威海卫战役之后,日军加紧侵略中国,清政府在请求列强“调停”无果的情形下,被迫答应日本割地、赔款的议和条件。1895年4月,清政府的全权大臣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的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的内容如下:
①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由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沙俄纠合法、德两国照会日本干涉还辽,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日本从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赎辽费”。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危害:台湾等大片领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大大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便利了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财政,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也便利了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利用贷款来控制中国经济,更增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力量;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根据“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