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时间:2023-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开始产生阶段;初步发展阶段;进一步发展阶段。前两个阶段,由于洋务运动、甲午战后外国对华资本输出、戊戌变法运动的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这都是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条件。这是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所带来的最大的政治影响。

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开始产生阶段(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阶段(19世纪90年代至1911年);进一步发展阶段(1911—1919年)。前两个阶段,由于洋务运动、甲午战后外国对华资本输出、戊戌变法运动的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而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方针政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更激发了实业家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加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为中国民族工业拓展国内市场,进而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这都是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条件。于是,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商业,抓住机遇,努力创业,使近代工业史上出现了昙花一现的繁荣期,“一个短暂的春天”来临了。

首先是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较著名的有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从各个具体部门来看,轻工业的发展比重工业要快:纺纱、面粉、火柴、卷烟、印刷等轻工业部门都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出现了一个开设工厂的热潮。以纱厂为例,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锭503104枚,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锭1632074枚。创办大生纱厂的张謇就是当时有名的“状元实业家”;这时期,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一个缩影

其次这些实业团体大都以“强国富民”、“振兴民生”为目标,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和以商战反抗列强侵略的爱国热情。“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愿望。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也不断壮大,并从分散走向了统一,进而在随之而来的政治运动中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这是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所带来的最大的政治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