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联系世界的电码·莫尔斯电码

联系世界的电码·莫尔斯电码

时间:2023-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莫尔斯知道这将是划时代的发明,他放弃了绘画,转而研究起电线和火花来。经过几年的琢磨和实验,1837年,莫尔斯设计出了著名的莫尔斯电码。其实,神秘的莫尔斯电码,其原理并不复杂,它是利用“点”、“划”和“间隔”的不同组合来代表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这三个字母的组合没有任何具体的意义,而是因为它的莫尔斯电码“…---…”

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可能难以想象几百年前传递信息的方法,从烟火信号到鸿雁传书,通信的一大变革发生在1844年,萨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由点、划组成的莫尔斯电码,这是电信史上最早的编码,是电报发明史上的重大突破。

莫尔斯年轻时是美国小有名气的画家,专攻绘画和雕刻,历任若干艺术团体的负责人职务。一次海上航行,他偶然看到别人做实验,知道了流动的电流在突然被截断时会迸出火花。莫尔斯马上联想到:如果将电流火花的明、灭、加长分别作为3种信号,它们之间的排列组合就可以代表全部的字母和数字了。这样不就可以通过电线将信息传到远处了吗?

莫尔斯知道这将是划时代的发明,他放弃了绘画,转而研究起电线和火花来。经过几年的琢磨和实验,1837年,莫尔斯设计出了著名的莫尔斯电码。

1844年5月24日,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里,莫尔斯亲手操作电报机,随着一连串信号的发出,远在64千米外的巴尔的摩城接收到了世界上第一份真正意义的电报,上面的内容是《圣经》中的一句话:“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电传发报机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谍战双方互相截取电码的场景。其实,神秘的莫尔斯电码,其原理并不复杂,它是利用“点”、“划”和“间隔”的不同组合来代表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

收报员和发报员收发的实际上是长短不一的电脉冲信号。收报员按动电键,产生“点”、“划”和“间隔”,经电路传输出去;收报端接到这种电信号后,便控制音响振荡器产生“嘀”、“哒”声,供收报员收听抄报。

所以,莫尔斯电码是将长短不一的电信号与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一一对应起来,对应的规则就是我们常说的“电码本”。有了电码本,就可以译出电码传递的信息了。

船舶在浩瀚的大洋中航行,由于浓雾、风暴、冰山、暗礁、机器失灵、与其他船只相撞,等等,往往会发生意外事故。当死神向人们逼近时,“SOS”便飞向海空,传往四面八方,附近船只会急速驶往出事地点,搭救遇难者。

很多人以为SOS是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其实不然,SOS是国际无线电报公约组织于1908年正式确定的国际通用海难求救信号。这三个字母的组合没有任何具体的意义,而是因为它的莫尔斯电码“…---…”(三个点,三个划,再加三个点)简短、准确、连续而有节奏,易于拍发和辨识。

此外,SOS这三个字母无论正着看还是倒着看都一样。如果被困在孤岛、房顶或是荒野,可以用衣服、树枝等摆出大大的SOS图案,这样救援飞机无论从哪个方向飞来都能认出这个求救信号,搜寻受困者。

1912年,“泰坦尼克”号海难使SOS声名大噪,后来,它已不仅限于海上事故,而成为了在任何危急情况下都可以使用的国际通用的求救信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