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则天死为何后立“无字碑”

武则天死为何后立“无字碑”

时间:2023-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更有人认为,是武则天自知罪孽深重,内心感觉愧疚不安,刻了碑文恐怕更招世人辱骂,还是不写为好,留下无字碑借以自赎。这一失传的文字作为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字史料被武则天的无字碑保留了下来。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一生可谓曲折坎坷,其复杂程度足够写上10部小说了。她从小性格刚直,只爱读书,更随做木材生意的父亲游历天下,其见识和才干非一般常人能比。在历经艰辛登上王朝权力的顶峰后,她更是雄心万丈,想要做一番前所未有的大事业,她效法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破格提拔狄仁杰、宋璟这样的杰出人才;广开仕途,广泛吸纳人才;为了打击世家大族显贵,她任用酷吏,屡兴大狱,以维护自己的绝对统治地位。在她统治的近50年间,唐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蓬勃发展。这样的丰功伟绩,早已可以进入中国古代10大皇帝的行列了,但是奇怪的是,一向有着强烈权力欲的武则天,在自己死后的陵寝前竟然只留下了一块无字碑,成为千古之谜……

乾陵“无字碑”为何无字,种种解释归纳起来主要有几种:最普遍的说法是武则天比较明智,自知自己的一生尽管功绩累累,但是杀戮不少,得罪了太多的人,更将大唐的江山据为己有,更改国号,时人自然不会给她公正评价,还不如留下一个无字之碑,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还有人提出,武则天认为自己功高德大,自己虽是女人,但才能绝对超过了高宗,直攀唐太宗,不是小小一块碑文能表达的。更有人认为,是武则天自知罪孽深重,内心感觉愧疚不安,刻了碑文恐怕更招世人辱骂,还是不写为好,留下无字碑借以自赎。

而现在有的专家还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看法,武则天一生好大喜功,喜欢炫耀自己的行事作风来看,不可能有平和的心态,会让自己任由后人去评说。需要指出的是,乾陵在武则天亲自规划和指挥下修建,耗时长达22年,其重视程度不可忽略。而她之所以最终留下了无字碑,是因为武则天晚年的政治地位已经很不稳固,其继任者李显和众多大臣都不支持她,在众叛亲离和晚年风烛残年之下,她已经无能为力再亲自为自己歌功颂德了,只好作罢。

不管是哪种说法,似乎每一种都很有道理,可至于哪一种说法是她的本意,现已无从考证。人们只有静静地看着那无字碑,去遥想着千年的沧桑变化了。

宋金以后,人们开始在无字碑上面添补题识,现在上面共有13段文字。其中还有一种早已废绝、无人识别的少数民族文字,被日本学者山路广明视为“20世纪之谜”。直到上个世纪20年代,考古工作人员在内蒙古巴林右旗附近发现辽代帝后的墓志,才将这一谜团解开。原来这些文字是早期的契丹文字。契丹文字始创于公元920年,但随着国家的灭亡很快消亡,到了明代彻底成为一种无人能识的“死文字”了。这一失传的文字作为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字史料被武则天的无字碑保留了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