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下的宫廷,表面上看是一个金碧辉煌、生活奢靡的世界。然而,在这个令人艳羡的表面之下,其实是一个钩心斗角、充满了血雨腥风的恐怖世界。明朝末年,国势日衰,正是多事之秋。在明神宗年间,这些皇宫中的主人为了争夺皇位、争夺荣华富贵,发生了数次深宫大案。
明神宗朱翊钧晚年宠信皇贵妃郑氏,在郑氏的搬弄是非之下,他有意废掉自己先前所立的皇太子朱常洛,想立郑贵妃所生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为此神宗还曾与郑氏秘密宣誓,一定会立朱常洵为太子。但是,迫于朝臣和皇太后的压力,他不敢轻举妄动。只是找各种借口为难皇太子。郑贵妃一伙人更是处心积虑,要处之而后快,以便让自己的儿子朱常洵取而代之。
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有一身份不明的高大男子手持一根枣木大棍,闯入了皇太子朱常洛所居住的慈庆宫,打倒了几个守门的老太监后,便直奔太子就寝的大殿而去,试图加害太子。这时被太监韩本用发现,就大声呼喊,七八名宦官一齐拥上,将凶犯捉住。第二天,朱常洛将此事告知了神宗皇帝,说有人行刺。神宗大惊,急忙派人提审这名行刺的男子。经过多次审讯,才知道这次行刺确实有宫里的人在背后指使,而且目标就是皇太子。而这名男子的直接联系人是庞保和刘成两个太监。太监为何要雇凶刺杀皇太子呢?是不是幕后还有其他的更大的主使者呢?
后来,经过进一步的查究,确认庞保、刘成系郑贵妃翊坤宫的太监。大臣们也一再上书,要求彻查。但是,一旦事情牵涉到了郑贵妃,神宗就不愿意再把事态扩大了。因为,郑贵妃毕竟是他的第一宠妃,并且自己也曾许诺过要立她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没过几天,刑部就结了案,将有关人员全部处死。到此,这个案子就算最终结了案。但是,案子背后主谋到底是谁?到了这一步便谁也说不清楚了。
很显然,这个案子中的诸多疑点表明,必然与郑贵妃脱不了干系。但这只是后人的推测,事实的情况是否如此,没有充足的证据,谁也不敢说的确就是如此,历史的疑案就是如此,若即若离,充满迷烟,但这也正是它的迷人之处。
明神宗(1563年—1620年)朱翊钧,隆庆六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元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前十年,大学士张居正辅助神宗处理政事,进行改革,社会经济发展良好。10年后,张居正逝世,神宗亲政,有一段时间勤于政务,发动“万历三大征”,后来因和文官集团的矛盾而罢朝近30年。在明神宗统治期间,江南一带的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全国和经济总量达到了中国古代的巅峰,但是阶级矛盾也日益加剧,文官集团的党争使得政治日益腐败黑暗,东北的女真也开始兴起,明朝灭亡就此埋下伏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