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鼠丑牛寅虎卯兔……”十二生肖从我们出生之日起就一直与我们相伴,属相也仿佛成为了我们身上的一个符号。但是,对于十二生肖的发源,你又有所了解吗?
《诗经》是现存最早的涉及到十二生肖的文献资料,显示出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就已经确立并得以流传。湖北云梦出土的春秋前后时期竹简《日书》中在描写盗者时说:“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这也印证出十二生肖早在春秋时就出现了。
有趣的是,在我们的邻国印度,也存在着与中国十分类似的十二生肖制度。印度的十二生肖来源于12位神将座下的12种神兽,佛经中也有与生肖相关的传说。这两种十二生肖谁先产生的呢?难道我国的十二生肖来源于印度吗?
中国的十二生肖与具有中华文明特色的天干地支密不可分,生肖是继“干支纪年法”创立后才出现的,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一一对应,以动物作地支标志,用于纪年;至于选取这12种动物,则是出于中华民族早期的动物崇拜。干支纪年由中华民族独创,受干支理论强烈影响的十二生肖又怎么可能是外来的呢?况且,印度佛教等思想在汉代才传入中原,这时十二生肖制度早就在中华的土地上广泛认同并使用了,这样的时间颠倒又有什么说服力呢?
倒是印度佛经中采取中国十二生肖的例子有多处可寻,可见十二生肖的混淆问题出在了印度佛经的汉译过程中,也许,翻译的人为了使佛理更好地在中原普及,于是借用了中国的十二生肖来解释印度的相关制度。一次次的考究都告诉我们,十二生肖的确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并在其推演过程中影响着周边的民族习俗发展。
著名学者郭沫若专门写作考古学论著《释支干》首先提出了中国与印度在十二生肖制度上的联系以及互相影响的可能性。关于十二生肖,郭沫若总结自己的见解,认为:“此有兽之制不限于东方,印度、巴比伦、希腊、埃及均有之,而其制均不甚古,无出于西纪后百年以上者。意者此殆汉时西域诸国,仿巴比伦之十二宫而制定之,再向四周传播者也。”即干支纪年虽为中华创制,但十二生肖却有可能是后来输入的。不过,郭沫若在论证时用了“殆”、“疑”等不确定口气的词语,说明他自己对这一论断也是没有十足把握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