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金陵大报恩寺,虽拥有显赫的“身世”,拥有雍容华贵的气质,但建成之后,确实屡经劫难。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遭雷火袭击,天王殿、大殿、观音殿、画廊140余间焚为灰烬;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塔心木腐朽,塔顶倾斜,僧人洪恩募捐银数千两使之得以重修。
天灾如此,人祸则更可怕。1842年8月29日,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南京条约》签订,英军侵入南京,开始疯狂地剥取塔身的琉璃瓷砖,大量盗取塔内供奉的金佛,最后他们带着掠夺的文物扬长而去。大报恩寺塔遭此重创,失去了往昔的风采。后来,它在太平天国与清军的战争中被摧毁,而原本藏在大报恩寺的宝物也慢慢流失。
1958年,南京出土了很多五彩琉璃构件。考古人员顺藤摸瓜找到了3座残窑,发现了一批五彩琉璃构件,它们不但多为宝塔部件,而且龙纹、佛教图样兼而有之。这些构件,后来被复原成一件琉璃拱门,光是这个复原的拱门,就已经令世人赞叹不已了,那真是难以想象九级五色琉璃塔该是如何夺目了!
还有更引人注目的。公元988年,南京一位名叫可政的和尚在终南山紫阁寺修行时,无意间发现了玄奘的顶骨舍利、金钵以及一些衣物,于是将之千里迢迢地送回南京,并把它供奉在天禧寺里,而天禧寺也就是后来的大报恩寺。玄奘的顶骨舍利也就成为大报恩寺的镇寺之宝了。
在混乱的时代中,这一至尊佛宝历经磨难。1942年11月初,侵华日军在大报恩寺三藏殿遗址上挖地基时挖出一个石函,石函上刻有文字,记载玄奘顶骨辗转来宁迁葬的经过,同时,他们还发现了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尽管日军严密封锁消息,但是各种传言仍然不胫而走,日军迫于舆论,将玄奘顶骨、金佛像一座,纳骨小龛以及玉饰宝、古钱若干交给汪精卫政府。
由于玄奘大师的名声显著,消息传出后,各地均想迎请供奉,使得灵骨舍利一分再分。如今,玄奘舍利分别保存在南京玄奘寺、南京灵谷寺、成都文殊院、西安大慈恩寺、台北玄奘寺、新竹玄奘大学、日本琦玉县慈恩寺、日本奈良三藏院、印度那烂陀寺等9处。相对而言,南京九华山玄奘寺的那份舍利,自1943年封存以后,就一直留在三藏塔下,没有被动过,应该是最为完整的。
想不到在大报恩寺壮丽外观的背后,还埋藏着这样一段曲折的故事,世间之大,无奇不有,令人感慨万分,亦难以遥想当年的金陵大报恩寺该是何其神秘的奇迹!
玄奘,世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唐代佛教学者、旅行家,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本姓陈,名袆。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分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说贞观元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在那学习佛经佛法,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并开始组织译经,共译出经、论75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