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象山古沉船宝藏何时重见天日

象山古沉船宝藏何时重见天日

时间:2023-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6年,在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对浙江东部古航道海域进行拉网式调查时,调查员们发现,象山县的渔民们似乎十分幸运,好多渔民都称有发现古沉船的经历,也有很多渔民还打捞到大量宋元明时期的青瓷和生活物品。而打捞的第一艘沉船将被命名为“东海一号”,和此前在南海海域打捞出来的“南海一号”相对应。

象山,这个位于浙江中部沿海的县城,因其西部的山峰像一头正在饮水的大象而得名。如今,它又因为一个偶然的发现而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06年,在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对浙江东部古航道海域进行拉网式调查时,调查员们发现,象山县的渔民们似乎十分幸运,好多渔民都称有发现古沉船的经历,也有很多渔民还打捞到大量宋元明时期的青瓷和生活物品。队员们敏感地意识到:象山附近海域有“宝”!

而初步的水下发掘证实了这一猜测,在象山县贤庠镇附近,竟发现了以瓷器为主的各类文物2162件,这些瓷器有唐、北宋越窑青瓷,宋、元龙泉窑瓷,以及福建南宋、元青白瓷等。虽然这些数量已经很多,但考古专家的看法却让所有人咋舌:根据以往的历史记载分析,这一带沉船不少,水下还有更多的文物。据文物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象山交通志》明确记载,光绪九年(1883年)11月,华轮怀远号在北渔山岛附近失事。光绪十六年(1896年)5月,德轮扬子号在北渔山岛附近沉没。民国二十年(1931年)3月,法轮长江号在北渔山附近失事沉没。同年4月,华轮华阳号在南渔山西北搁浅,英轮普瑞太那轮救起船员旅客。而结合渔民们描述的情况和大致地点,人们发现,这与文献上的记载惊人地相似!

象山海域为何有这么多沉船呢?原来,象山自古以来都位于国际主航道上。而这里多变、恶劣的海洋气候使一个古沉船群在这里形成,也就是说,象山海域埋藏着大量的宝藏!

现在,文物和考古等有关部门正在筹划着尽快建起一个打捞平台,让象山海域的宝藏早日出土,以作为正在筹建的象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而打捞的第一艘沉船将被命名为“东海一号”,和此前在南海海域打捞出来的“南海一号”相对应。

沉睡在海底的这些古代商船,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象征,不仅给“海上丝绸之路”申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增加了新的光彩,也无疑给许多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期待:象山海域的古沉船宝藏到底包含了多少秘密?“东海一号”何时出现?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中国当时的对外贸易兴盛一时,差点就进入了海洋时代。中国生产的丝绸、陶瓷、香料、茶叶与西方的毛织品、象牙成为这条丝路上的大宗商品。但由于时代的变迁,海上丝绸之路自1842年鸦片战争开始后就走到了尽头,留给后人的则是一个又一个谜团。郑和下西洋使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得到了更为彻底的贯通,也是证明历史上存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依据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