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情于捉迷藏,喜欢把自己藏起来
■ 经典案例
案例1:
妞妞两岁半的时候,非常喜欢和我玩捉迷藏,我每次都积极地配合她。游戏的时候,妞妞先藏好,我再开始四处寻找。有的时候,我明明知道她躲在哪里,却假装没看到,最后才惊喜地叫道:“哎呀,原来你藏在这里了!”每当这个时候,妞妞就会开心地大笑,说:“妈妈,再来。”然后又兴致勃勃地藏起来,等着我来找。
案例2:
舟舟3岁的时候,迷上了《小甜甜历险记》,天天要我陪他看鼹鼠的画册,要爸爸给他讲鼹鼠的故事。
有一天,我在客厅看书,发现好一会儿没听到舟舟的声音了,于是,去舟舟的房间看他在做什么。结果一开门,就看见床上的被子被扯到墙角,被子里面有东西在动。我想肯定是舟舟,就走过去,把被子掀起一角,也爬了进去。我问:“舟舟,你在干嘛呢?”
“我是小鼹鼠,我正在钻地洞呢。”我突然明白了,原来他是在模仿动画片里的小鼹鼠。于是继续问他:“你的地洞里都有些什么呢?”“有小鼹鼠,还有床和柜子……”那个下午,我和舟舟就一直躲在被子里想象鼹鼠的生活和可能会发生的故事……
案例3:
妞妞三岁半了,最近,她又喜欢上了一个新的游戏,那就是和爸爸玩捉迷藏。妞妞是胆小的小白兔,爸爸是凶狠的大灰狼。
游戏开始了,第一次,小白兔妞妞藏到了开着的门后面,大灰狼爸爸进门了,在屋里找了一圈,没有发现小白兔妞妞。于是,他正准备离开房间,门后的小白兔突然敲了敲门。这下,大灰狼爸爸发现了,他一把拉开门,就发现了门后面的小白兔妞妞,然后就抓住了她。不过,小白兔被大灰狼抓住后,好像还很高兴,瞧,她正咯咯咯笑个不停。
第二次捉迷藏的游戏又开始了,这一次,妞妞把自己藏到了衣柜里。爸爸进了房间,可是他假装没有看到衣柜,东翻翻、西瞅瞅,就是不拉开已经被推开一半的衣柜。于是,妞妞在柜子里着急地大喊:“我在这里!我在这里!”爸爸听到妞妞的叫声,就兴奋地过来拉开衣柜的门。哈哈,妞妞又被找到了,她好高兴啊!
捉迷藏的游戏还在继续,尽管爸爸已经很累了,可是,他还是打起精神陪着妞妞继续玩游戏……
■ 解读敏感期
孩子在2~4岁的时候,会喜欢把自己藏在门后、床下、柜子里等地方。这不仅是因为孩子喜欢玩耍,还因为这是他们探索空间的一种方式。不同的空间可以容纳不同的物品,当孩子发现某些空间可以容纳自己的身体,并且在不同大小的空间里,会有不同的感受时,孩子就会喜欢上“捉迷藏”,常常把自己藏起来,乐此不疲地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空间的神奇。
在这种我藏你找的游戏活动中,孩子不仅能增加其动作的协调性,还会提高对空间的感知能力。等他稍微长大一些,就会喜欢与其他小朋友玩更多的捉迷藏游戏,并且会在游戏中学会寻找更为隐蔽的空间,观察周围的环境,获得各种方位的概念。
妈妈在哪里
游戏准备
逗宝宝开心,引起宝宝游戏的兴趣。
游戏玩法
1.妈妈用手捂住脸,对宝宝说:“妈妈不见了,妈妈在哪里?”吸引宝宝的注意。
2.等宝宝的视线落到妈妈捂住的脸上时,妈妈把手拿开,对宝宝说:“妈妈出现了,妈妈在这里。”让宝宝哈哈大笑。
3.重复几次后,妈妈再捂住脸时,可以延长时间,并提示宝宝主动来找妈妈,引导宝宝动手拉开妈妈捂住脸的手。
4.当宝宝熟悉这个游戏之后,鼓励宝宝主动用手捂住自己的脸,让妈妈来找自己。
育儿专家点拨
宝宝都会很喜欢和妈妈玩这个游戏。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宝宝建立物体永存的概念。妈妈用手捂住脸,阻挡了宝宝看向自己的视线,再松开手,又让宝宝见到自己的脸,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可以帮助宝宝理解因果关系,锻炼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
捉迷藏
游戏准备
妈妈和宝宝在自己家里。
游戏玩法
1.妈妈问宝宝:“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好不好?”
2.宝宝同意后,妈妈和宝宝商量游戏的规则,例如,游戏场地只能在家里;剪刀、石头、布决定谁是“瞎子”;“瞎子”要唱完一首歌才可以找藏起来的那个人。
3.商量好游戏规则后,妈妈和宝宝开始进行捉迷藏的游戏。
4.注意让宝宝分别当一次“瞎子”和躲起来的人,体验不同的角色。
育儿专家点拨
这个游戏可以让宝宝知道,父母不在眼前不代表他们消失了,让宝宝练习与父母分离,逐渐习惯父母离开的感觉,为他接下来去幼儿园学习打好基础。陪宝宝玩捉迷藏的游戏,还可以锻炼宝宝的观察、分析等能力,有助于培养宝宝的自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