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想人格的魅力

理想人格的魅力

时间:2023-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理想人格就是道德原则规范的结晶和道德的完美典型,是做人的最高道德标准。理想人格高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格,是现实人格的升华。正确理解真与善的统一,我们才能认识理想人格中的“美”。理想人格是真善美的统一,片面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将导致人格的畸形,影响个人的完善和社会的发展。西方理想人格中突出知识、智慧的作用,这无疑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有益的。

每个人的所作所为都是在追求他们自己的自觉期望的同时而创造自己的历史,人们通过对理想人格的学习而塑造自己的人格。

那么,什么是理想人格呢?所谓理想人格就是道德原则规范的结晶和道德的完美典型,是做人的最高道德标准。理想人格高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格,是现实人格的升华。理想人格是真善美的统一,唯有如此,它才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成为人们完善自己人格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人格是人类孜孜不倦的崇高境界。早在2000年前的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了“知识即美德的命题”,把真与善统一起来。柏拉图继承发展了苏格拉的这一思想,他认为人通过理性观到理念本体世界,灵魂达到了真善美统一的境界。后来,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写了3本著名的批判作品,建构了一个真善美的庞大的思想体系,影响甚远。

从著名哲学家,特别是康德的理论体系中,我们不难找到认识真善美本质的思想线索。“真”解决“我”能够知道什么,属于认识论范畴。马克思认为历史的发源地不是在“天上的云雾中”,而在“尘世粗糙的物质生产中”,人的活动首先是物质生产活动,是工业和科学,是“物质群众”利用“物质自然”进行的“物质实践”。

人在认识客观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才能获得其生存的条件和基础。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越丰富、越深刻,掌握的知识和真理越多,就能更好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那些在科学事业上做出丰功伟绩的人们,例如牛顿、爱因斯坦,总是受到人们的无比崇敬。知识和真理作为智慧力量在理想人格中占有重要一席,这是应有之义。

理想人格中的“善”解决“我”应当做什么,它的本质是以人类社会内在关系为准则的道德价值。人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存在物,与动物那种无意识的生命活动相反,人在自己的活动之前总要问一个“为什么”,即有目的。从价值论角度看,在人的主体活动中,总有一定的价值目标存在。人们总是追求一定的价值目标,超越现实的规定,并通过实践活动使自己成为合乎理想要求的人。“应当做什么”体现了社会对其成员的道德要求,也反映了社会个体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

真与善两者是有区别的,但是两者又是可以统一的。柏拉图认为善本体不仅是道德和观念的来源,也是万物的本源,他在客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把真与善统一起来了。而在中国哲学中,真善是一个重要特色。中国哲人认为至真的道理就是至善的准则,求真即求善,不能离开善而求真。如果离开善而专求真,结果只能得妄,而不能得真。从这一观点出发,他们认为致知与修养密不可分,对宇宙真理的探求与人生至善的达到,是一事之两面。

黑格尔有句名言:“善就是被实现了的自由。”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以及依据这种认识对客观现实的能动改造。这也就意味着善是主观目的和客观现实的一致。列宁在评价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时指出:“‘善’是‘对外部现实性的要求’,这就是说,‘善’是人的实践要求的外部现实性。”“善”与“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最大的善行,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并运用这些规律去创造性地为社会、为人民谋幸福。向善必须求真,向善包含求真。

正确理解真与善的统一,我们才能认识理想人格中的“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而真与善的统一是其中最基本的内容。

理想人格是真善美的统一,片面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将导致人格的畸形,影响个人的完善和社会的发展。这在不同的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情形。西方理想人格中突出知识、智慧的作用,这无疑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有益的。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学习的。

但是广大的中小学生同时也应看到,只有知识和智慧还无法形成理想人格,因为理想人格不但要有真(知识、智慧),也要有善和美。总的来说,这种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人格,除了智慧和知识,还需要诚信、勇于承担责任、谦虚好学、树立远大的理想,有着坚强的性格,正确定义成功,有爱心,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人、团结兄弟姐妹和同学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