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中生曾向医生求助说:“我是一个高二的学生,上高中后,我越来越不愿与人相处,常乐于把自己封闭在一片小天地中,随之而来的是我经常被孤独所缠绕。就这样,在独处中备受孤独之苦,这是一种男生成长发育中正常的心理现象吗?”
其实,青少年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是要经过一段心理闭锁期的。在这一时期,有人就会表现出较强的孤独心理。上面这位中学男生的孤独情绪显然是由于自我封闭引起的。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大部分学生心理都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越来越不愿意将自己的心事告诉家人、老师和同学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开始观察自我、分析自我。中小学生都喜欢写日记,因为记日记就是用“观察者——我”的眼光来观察、评价我的过程。在一段时间内,同学们会认为是在研究自己的内心世界,与他人无关,也不想让他人了解。
另外,中学生由于性意识的萌芽,开始关注自己的生理变化,对异性产生了神秘的好奇。然而,这一切似乎又与父母或老师所传授的“道德准则”相冲突,因此觉得害羞、自责,只能独自一人品味青春期的苦涩滋味。
长期的自我心理封闭容易沉积为个性的一部分,会使自己变得日趋内向、孤僻、多疑和敏感。文学家曾有过这样的描写:孤独、不合群的心灵就像一只夜蝙蝠总是躲在幽暗处,那是被欢乐遗忘的角落,是苦恼与烦闷的王国。
广大的中小学生渴望同学的友谊,渴望被集体所接受和认同,渴望人际关系的和谐。反之,便会导致强烈的失落感而关闭自己的心扉。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消极的挫折反应会导致一个人更加的自我封闭,在单调沉闷的心理幽谷里变得忧郁、焦虑,甚至歇斯底里。
那么,陷入孤独的中小学生该如何冲出这种孤独的心理呢?
1.加强自我认识。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对自己的个性、气质、能力、情感、价值取向等都有充分的了解、认识,这样才能找好自己的坐标,才能把握好自我,才不会迷失自我,也就不会那么在意他人的评价,也不会人云亦云。
如果同学们不能融入这个集体,首先应从自身找原因。继续保持原有的个性肯定无助于现状的改变,要学会摒弃个性不好的一面,如自大、以自我为中心、说话行事无分寸感等。同时发扬个性中良好的那一面:热情、活泼、大方,助人。对人对己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既不能自负,也不要过于自卑。
2.要有豁达的胸怀。学校并不是一片净土,社会上各种五光十色的价值观都会折射到学校来,这不奇怪。用一个理想化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人,必然会感到失望甚至愤世嫉俗。所以对外界的期望值不要过高,要多看到人的主流一面,人心向善的一面。对非原则性的问题,学会谦让、不计较、不理会,对他人的取笑、讥讽,一笑了之,或幽他一默,要想到大多数人并非是有意伤害你的。
3.学会聆听。通过聆听,可以了解别人的想法、感受,学人所长,否则自顾自地滔滔不绝、夸夸其谈,一来会冷落、忽视他人,二来言多必失,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别人觉得与你交往索然无味,自己也感到与人难以相处,无法融入集体之中。
4.体察他人的需要。从别人的表情、坐姿、体态等肢体语言来判断别人的情绪、需求,并准确地推测别人的行为,选择对方感兴趣的话题,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以己之心,推己及人”。这样可减少许多误会和不愉快的冲突。别人觉得你善解人意,也就乐意与你相处。
5.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方面我们要学会适应环境,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此影响和感动别人的行为和情绪。在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时,要注意说话的方式、语气,既让别人能接受,又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6.要学会赞美他人。在学会发现周围人身上的闪光点的同时,真心实意地表示你的赞赏,而对他人给予的帮助和赞美要及时表达你的感激之情。另外,同学们还可以和兴趣爱好各异的人结交朋友,如球友,书友、棋友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