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不但是一种不良的心态,也是一种有害的情绪。那么,如何克服害羞的心理呢?
害羞心理是指在交往过程中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至无法充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的一种病态心理。
害羞的学生性格内向,言语不多,对外界怀有一种胆怯的心理,言谈举止极其谨慎,缺乏主动性,不敢和别人接触和交往。害羞的原因有2种情形:
1.自幼受着封闭式的教育,缺乏必要的社交训练。老师和家长对于这种情况都是可以鼓励学生与人接触,为他们创造条件,如在课堂上多提问,提一些适合他们知识水平的问题,激发和培养他们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思想的胆量和能力。
2.经受过多的挫折。一个儿童所做的努力总得不到外界的好评,相反总是遭到批评,为了躲避这种使人不愉快的批评,甚至惩罚,便收敛自己的言行,不再轻易发表意见和采取行动。很多同学由于过于胆小怕羞,在与他人正常的交往过程中易产生紧张、拘束乃至尴尬的心理状态,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在与异性或陌生人交往时表现得更加突出,如面红耳赤心直跳。这种现象阻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妨碍了友谊的深化,使自己的才能难以在社交场合得到正常发挥,影响自己的发展,同时还容易导致沮丧、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和孤独感,出现性格上的软弱与冷漠。
害羞在我们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朋友中是较为普遍的心理现象,引起的原因有的属先天因素,有的属后天因素。先天因素主要与人的神经活动类型或生理缺陷有关,但这种因素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更大量的是后天因素所致,而且大多数是可以战胜的。美国前总统卡特以及曾4次奥斯卡奖获得者、著名影星凯瑟琳、赫本等,也曾经有过怕羞的心理弱点。
那么,怎样才能战胜自己胆子过小、怕羞的毛病呢?
1.充满信心。许多怕羞者是由于自以为不如别人而自惭形秽,觉得低人一等。其实,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每个人一般都会有自己的长处的。
对于那些因自愧弗如而羞于交往的青少年朋友来说,有必要端正对自己的认识,将目光多转向自己的长处,去掉自卑心理,树立信心,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尽可能扬己之长、避己之短。正视自己的弱点,同时要勇于弥补、克服不足,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是可能改变不理想的现实,取得成功的。希腊大演说家德莫西尼斯可作为我们这方面的榜样,他就是通过长期的努力矫正了口吃的毛病,由一个不敢与陌生人讲话的人变成闻名遐迩的演说雄才。
2.不怕议论。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的一举一动有可能引起别人的议论。同时我们每一个人也可能评说过别人,这是非常正常的,正如俗话所说的,“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后不说人。”可我们有些人常在听到有人议论自己时就不舒服、气愤或害怕。
一旦害怕,各种不必要的顾虑就油然而生。与人交往时,或在大庭广众之下出现时,就会心有余悸,不能自如发挥,感到害羞。结果就会越怕越羞,起羞越怕,形成恶性循环。对于别人的议论,我们应该将它视为很正常的,不大惊小怪,不过于计较。需要坦然、理智地对待,冷静地分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将别人的否定评价当做激励自己的动力,培养一定的心理承受力,遇挫不折,遭败不馁。试设想一下,在年轻时曾被人轰下演说台的林肯,如果因这而气馁,还会成为具有很强演说能力的美国总统吗?
3.丰富知识。同学们要注意扩大知识面,有意识地去阅读一些有关社交知识的书籍,了解和掌握一些进行社交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样在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时就不会因为知识面过分狭窄而受窘。
4.大胆参与社会生活。一个人的胆子是锻炼出来的。多与人交往,敢于出丑,才会少出丑,达到不出丑。经过挫折,积累了经验就会更加聪明起来,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否则,天天躲藏在家里,成为套中人,那么,害羞之心就难以消除。
5.掌握技巧和方法。在社交场合中,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引出话题,如何使谈话继续和中止,如何阐明自己的见解等等,确实是有一些技巧的,这些技巧除了可以从书本上学习外,更加主要的是从交往实践中学习。
如:先接触熟悉点的人,先在小一点的场合争取机会抛头露面,多参加小组讨论发言,再到班上、学校,循序渐进。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己鼓励。如:“这有什么值得怕羞的,人家敢,我当然也应该敢,大家都是人”,大胆地与人家进行交流。在台上讲话时,可有意识地看着那些对你感兴趣的听众,不要受那些鄙视者的影响。发言时,要胸有成竹,理直时气就要壮一点,把该说的都大胆地说出来。该干的事,有人议论也要硬着头皮干完并且干好。
做后注意听一些肯定的话语,以增强自信。还可有意注意、观察和模仿一些活跃开朗、善于交际、胆子较大的人的言谈举止,用以对照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克服。同时学习并掌握待人接物、谈话、交往、表达意见、当众演说的技巧,并自己创造条件进行锻炼。这样长此以往,你的胆子就可能慢慢大起来,害羞的心理也就淡化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