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总结多年的经验得出: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可见,少说空话是取得事业成功所不可缺少的。我们要杜绝“空话”,做谦虚之人。
1.空谈、空话会误人。空谈的风气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先秦诸子百家中,和儒家、法家各家并列的,是不是有个空谈家,已经不可考。但是当时的许多学派,特别是老庄学派,其言论中含有大量的空谈,却是事实。庄子的思想本来有两面:既有进步的因素,又有反动的成分;既有“入世”——密切联系现实的东西,又有“出世”——脱离现实的“玄而又玄”的玩意儿。到了魏晋时,由于政治动荡,现实问题碰不得,一些文人便转向老庄的“出世”思想。于是,不问世务,高谈玄理成了整个社会的风气。
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保存了大量的轶闻。现举几例如下:一个是空谈起来饭也不愿吃的例子。一次,著作郎孙安国和中军殷渊源两个人吃饭时辩难起来,你争我辩,各不相让,一顿饭冷了又热,端上来几回也没人理;两个拂尘乱甩,以至尾毛落满了饭菜,最后还相对讽刺,戏谑了起来。
一个是空谈起来不顾性命的例子。据说,卫玠向来羸弱,老娘禁止他空谈。但是有一次,他在大将军王敦家里见到谢鲲以后,癖好相投,忘乎所以,竟然通宵达旦地谈起那些深远精微、玄而又玄的玩意儿来。当时,作为主人的王大将军竟然插不上一句话。结果累得卫玠一病不起呜呼哀哉了。
再一个是为了顾命不许空谈的例子。谢朗,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染上了空谈的恶习。一次,他患病初愈,还没有恢复健康,就跟林道人谈起玄来。他的守寡母亲王夫人害怕累坏了他,一再打发人催他回去,无奈别人不让他走,害得王夫人只好亲自出马哀求说:“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惟在此儿!”淌着眼泪强把小儿拉回家去,才算没有闹出再病不起的大乱子来。
然而,无论是空谈挨饿也好,空谈丧命也好,都还只是有害于个人。实际上,空谈岂止是只有害于个人呢?
2.空谈误国。在我国历史上,说空话、说大话而造成灾难性后果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赵括和马谡的故事。
赵括是战国时候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他自幼研读兵法,谈起用兵之道来,连他父亲赵老将军也难不倒他。赵奢死后,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长平一战,赵括所率的赵国军队一败涂地,他本人也死于乱军之中。对于赵括其人,赵国的大政治家蔺相如是看透了的:“括徒能谈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意思是,赵括只会死读他父亲留给他的书本,只能空谈打仗,不懂得灵活应变。这一点正是长平惨败的重要原因。这个故事给了后世非常深刻的教训,人们据此创造了“纸上谈兵”这样一个几乎人人皆知的成语。
马谡拒谏失街亭,孔明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更为人们所熟知。刘备曾评价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言过其实”者,吹牛、说大话、说空话也。这就是说,刘备早就看出马谡的致命弱点——好说大话、空话,并且提出了这样的人不宜重用的正确意见。
3.空谈、空话,既会误人,又会误国。如果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是极其有害的。
鲁迅先生针对魏晋时代的社会风气说:“社会上……许多人只会无端的空谈和饮酒,无力办事,也就影响到政治上,弄得玩‘空城计’毫无实际了。”这就是说,信用“言过其实”的马谡,会弄得诸葛亮军事上唱“空城计”;一个国家、社会成天空谈,空话满天飞,不务实际,则是要弄得政治上唱“空城计”的!而靠唱“空城计”,能够持久么?这就无怪乎魏晋南北朝国力那么衰弱了。
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说大话、说空话、说套话、说假话的情况,绝不能认为已经绝迹,它们还在或大或小、若明若暗地羁绊我们前进的脚步。中国要搞经济建设,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如果偏重于说空话、大话、假话,就会有害于我们的经济建设,就不能提高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就会落后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至于说有的人矫枉过正,把革命理论、必要的思想教育,以及政治课、报告会等一概笼统地归结为“空话”,这也是应该加以纠正的另一种倾向。青少年朋友们,杜绝“空话”,从大处说是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从小处说是每个人做到的实事求是的起点。愿我们杜绝“空话”,做谦虚之人,拿出实干精神来,多学知识,多习本领,多做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