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清真实的自我

认清真实的自我

时间:2023-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你是否透过这活生生的外表,看到了一个内在真实的自我?人的自我意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自我意识相当于一面镜子,能够看见自己真正的、真实的面貌,帮助我们认清我到底是什么样的。儿童进入学校以后,自我意识随着接触世界的增多而增加。不过总的说来,小学生,即使是到毕业时,自我评价的水平还是很低的。

每个人都有关注自我的心理,在这种心理活动的支配下大多数人喜欢照镜子,照镜子的目的无非是要检验一下自己的形象。在照镜子的时候,许多中小学生,除了看到自己动人的容貌和尽乎完美的形体之外,大概就再也没有看到别的什么了。难道镜子里映照出的仅仅是你的外表吗?你是否透过这活生生的外表,看到了一个内在真实的自我?那么,自我是什么?人的自我意识是怎样形成的呢?

人的自我意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婴儿出生时没有自我意识,他还没有把自己作为主体从周围世界的客体中区分出来,他甚至还不知道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是属于自己的。大约在1周岁后,孩子开始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以后又能把自己这个主体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从这时起,孩子开始认识了自己与客体的关系,也认识了自己的力量。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

两周岁的儿童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的各个部分,也知道了自己跟周围世界和其他的客体是不一样的。2~3岁的儿童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逐渐懂得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哪些东西是属于别人的,并且学会了用“我”这个人称代词,这说明儿童有了真正的自我意识。能够把自己当作独立的存在来对待,学会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和外界的客体,并且,能够把“主体我”从客体的世界中区分出来。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是指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尤其是人际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相当于一面镜子,能够看见自己真正的、真实的面貌,帮助我们认清我到底是什么样的。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自我意识随着接触世界的增多而增加。一方面是由于儿童已能利用语言符号调节和指导自己的行动;另一方面是因为客观环境向儿童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迫使儿童要经常按照这些要求来对照检查自己的行为,加上成人和同伴也经常按照这些要求来评定儿童的行为,因而使儿童对自我有了更多的了解。不过总的说来,小学生,即使是到毕业时,自我评价的水平还是很低的。

进入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间的少年半幼稚、半成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稳定性和波动性错综矛盾的年龄。就心理方面而言,少年期在个性上最突出的变化是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表现为成熟意识迅速增长,对人的内部世界、内心品质的探索兴趣愈发强烈,性格上往往是反抗与顺从、闭锁与开放、勇敢与怯懦、高傲与自卑并存,希望独立地认识世界、评价自己,要求社会承认个人的价值与地位,但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少年期在认知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并成为思考许多问题的主要方式。在情感上热情、奔放,丰富和鲜明,但容易冲动,容易起伏。你的性意识有明显的发展,开始注意到两性交往关系,对异性发生兴趣,乐于接近并与之交朋友,但表现得较为拘谨和羞怯。你还爱与同伴成群结队,对友情有较强的需要。

经过初中阶段生理及心理上的剧变和动荡之后,进入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的高中时期,又被称为青年初期。这时生理及心理趋于成熟和稳定。这一时期结束前,同学们在生理上的发育已经达到或接近人生的顶点,心理也渐渐向一个成熟的成年人靠近。

进入高中后,同学们的逻辑思维已由初中时需要经验的大力支持转向能在头脑中进行完全属于抽象符号的推导,能以理论做指导去分析、解决各种问题,并且抽象逻辑思维还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和内省性。除了形式逻辑思维相当完善外,大家的辩证逻辑思维也迅速发展起来,能够从全面、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处理问题。

这一阶段,同学们对自我形象已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看法,同时强烈地关心着自己个性的成长,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主意识。

这时,大部分同学都非常关注价值观的问题,对人生的意义、社会与人生的关系、个人的价值目标、未来的人生走向等经常进行积极的思考。不过,也有一部分同学对社会和人生的期望带有较强的理想主义色彩,对现实中存在的弊端极为敏锐和反感,有时甚至产生愤怒或绝望的情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