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人认知的作用

对人认知的作用

时间:2023-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认知是社会交往中自我能动性的表现,认知的目的在于自我实现,个体社会化。因此,荀子认为,观看一个人的容貌体态,不如研究他的思想;研究他的思想,不如看他选择的思想方法。人的品德高下与高矮、胖瘦、容貌体态无关。通过了解人,合理的安置人,量才使用。即给手下各部门管事的人带头,对他们的小过错不加追究,选拔德才兼备的人。

认知是社会交往中自我能动性的表现,认知的目的在于自我实现,个体社会化。人通过能动地认知,主要有几个方面的作用:

1.不会以貌取人。《荀子》中有一篇叫《非相》,意思说交往中不要以貌取人,晕轮作用会使判断出错误。

《非相》说:舜和周公旦都是矮个子,孔子相貌凶神恶煞,舜时掌刑法的皋陶面色青绿,商汤宰相伊尹脸上没有胡须和眉毛,大禹是瘸腿,商汤是跛足,但他们的人品很高;夏桀和商纣长相英俊魁梧,但他们都是残害天下的暴君。

因此,荀子认为,观看一个人的容貌体态,不如研究他的思想;研究他的思想,不如看他选择的思想方法。人的品德高下与高矮、胖瘦、容貌体态无关。所以,“形(体态)相(容貌)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

2.有助于更好地与人交往。社会交往,可使人在生活群体中选择朋友,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论语·述而》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择的朋友不同,对自己的影响就不同。《墨子·所染》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认为“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荀子·劝学》云:“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晋傅玄《太子少傅箴》发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诸葛亮《前出师表》认为,交往中与不同的人保持不同的亲疏关系,会有不同的结果,“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有助于传授自身的知识和经验。社会交往中,自我实现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就是传授经验和知识,要因人施教,循循善诱。如老师对于学生,上级对于下级、长辈对于晚辈,朋友对于朋友,都会有言传身教作用。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孟子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人生第三大乐趣,还说知人善教有5种方法:“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才)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君子教育人的方法有5种:有像及时雨那样灌溉的;有成全其品德的;有培训才能的;有解答疑难问题的;有才学影响使后人自学获益的。知人善任。通过了解人,合理的安置人,量才使用。

4.有助于发现有才能的人,并推荐贤能的人。通过认知,把德才兼备的人推荐出来。季氏的总管仲弓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回答说:“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即给手下各部门管事的人带头,对他们的小过错不加追究,选拔德才兼备的人。

西汉韩婴记载子贡与孔子的一段对话,孔子认为“荐贤贤于贤”,并说:“知贤,知(智)也;推贤,仁也;引贤,义也”。能发现贤才,是聪明才智;能推荐贤才,是大仁;能引导贤才,是大义,能够发现和推举贤才者,常喻之为善识千里马的伯乐。

宋代黄庭坚诗云;“世上岂无千里马,人间难得九方皋。”知人善举是人类的美德,但并不是常人都可做到。白居易在常乐里居住时,曾写了一篇《养竹记》。他说,竹子被人赋予树德、正直、虚心、立志等品性。竹子混杂草木之中,要靠人爱惜赏识它,发现人才也同此理。故“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贤,唯用贤者异之”。

5.有助于认识别人的不足,帮助别人改正。知道别人的不足,要善于批评指出。我国古代曾实行谏宫制度,专门批评朝廷得失。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是大家熟知的。宋代,刘安世也是著名的谏官,号称“殿上虎”,“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每次批评皇帝,雷霆震怒,“少霁复前,或至四、五(次)”。刘安世一度曾担心连累老母,其母深明大义说:“谏宫为天下净臣,汝父欲为之而弗得,汝当舍身报主,勿以老母为虑。”

日常交往中,搞好人际关系,不等于一团和气、抹稀泥,对于缺点和错误,及时提出善意的批评和建议,这是对朋友同事的爱护和关心,可以避免因小误大,铸成大错,酿成大祸。

6.了解别人,可以更好地向人学习。我国古代认为通过知人,可以向别人学习。一是把品德高尚的人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二是凡是别人的长处,自己都应吸取,成为自己的品行。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孟子·公孙丑上》说:“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也。”意思说:舜有大德,善于取人的优点,放弃自己的成见而接受别人的意见,能够愉快地吸取别人的长处而行善……能够吸收他人之长而行善,这就是赞许别人共同行善。

7.了解了他人,可以更好地帮助别人。助人为乐,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等品质,从来是我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认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者是圣人,又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就是说有仁德的人,自己要想站得住,同时也要让别人站得住。自己要通达,同时也要让别人通达。凡事都要以身为例想到别人,这就是实行仁德的方法。《荀子·修身》则说:“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又说:“行乎冥冥施乎不报”,暗中做好事而无需报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