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生闷气伤身体,心里有气就发出来。
美国研究应激反应的专家理查德·卡尔森说:“我们的恼怒有80%是自己造成的。”这位加利福尼亚人在时论会上教人们如何不生气,他把防止激动的方法归结为这样的话:“请冷静下来!要承认生活是不公正的。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任何事情都不会按计划进行。”
应激反应这个词从50年代起才被医务人员用来说明身体和精神对极端刺激(噪音,时间压力和冲突)的防卫反应。
现在研究人员知道,应激反应是在头脑中产生的。在即使是非常轻微的恼怒情绪中,大脑也会命令分泌出更多的应激激素。这时呼吸道扩张,使大脑、心脏和肌肉系统吸入更多的氧气,血管扩大,心跳加快,血糖水平升高。
埃森医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曼弗雷德·舍德洛夫斯基说:“短时间的应激反应是无害的。”他还说:“使人受到压力是长时间的应激反应。”他的研究所的调查结果表明:61%的德国人感到工作不能胜任;有30%的人因为觉得不能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而有压力;20%的人抱怨同上级关系紧张;16%的人说在路途中精神紧张。
理查德·卡尔森的一条黄金规则是:“不要让小事情牵着鼻子走。”他说:“要冷静,要理解别人。”他的建议是:表示感激之情,别人会感觉到高兴,你的自我感觉会更好。
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不仅会使你的生活更加有意思,而且别人也会更喜欢你;每天至少对一个人说你为什么赏识他。不要试图把一切都弄得滴水不漏,只要找,总是能找到缺点的。这样找缺点,不仅会使你生气,也会使别人生气;不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权力,这会毫无意义地花费许多精力。
不要老是纠正别人,常给陌生人一个微笑,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不要让别人为你的不顺利负责。要接受事情不成功的事实,天不会因此而塌下来;请忘记事事都必须完美的想法,你自己也不是完美的。这样生活会轻松许多。
当你抑制不住自己生气时,你要问自己:一年后生气的理由是否还那么重要?这会使你对许多事情得出正确的看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