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事事都要精明些,否则就会吃亏上当。
清代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四字一直被一些人视为座右铭倍加珍视。板桥先生表达的是一种对时政的愤懑心情,颇有无可奈何的心态。但在应酬圈中,“难得糊涂”却极有实用价值。
人们在社交中的心态是很复杂的。人人都希望在某些方面,至少也要在一个方面超过别人,以引起别人刮目相看,即不希望对方不停地炫耀自己,又不希望被别人揭短。总之,不希望比别人低三分。那么,较为熟识的人在交往中,因为“知根知底”,如果不“糊涂”一点,在言谈举止中,难免会不知不觉地“犯忌”,惹对方恼怒,甚至引出不必要的是非。
1.“忘记”自己
对自己的才能、成就“念念不忘”,总是挂在嘴边,动辄就“我曾经……”、“我已经……”、“我是……”,特别是对你的这些情况已有所了解的朋友之间这样说,别人就会认为你太爱炫耀自己,故意显出高人一等,容易遭人妒恨,甚至故意在以后的交往中刁难你。
通常,“忘记”自己,既能表现谦逊,又能使你的长处为人所知,有人可能会对你的才华、成就“刨根究底”,别人主动询问得知,会产生羡慕、敬佩的感觉。把注意力集中在谈话的对象,或正在进行的工作上,因为自我“忘记”本身就是一种优点,是谦逊的表现。只字不提自己,常常表明没有必要谈论自己。靠自己的所作所为,而不是靠谈论自己,来使别人了解自己的长处,就会备受赞扬——一方面由于自己的成就而受到赞扬,另一方面由于自己的谦逊、闭口不提自己而受到赞扬。
2.“忘记”别人
人人都有一些敏感的“禁忌”,因此,碰到“禁区”都要糊涂一点,该忘记的要忘记,而不要在无意中刺痛对方敏感的神经。譬如:
(1)如果你曾帮助过某人,不要在他面前提起此事,不然,他会产生“你是不是想让我一辈子都对你感恩”的想法,心中必然不快;
(2)如果你知道对方在工作中或生活上犯过错误,不要出于关心的目的主动问他这件事,这会让他觉得你是在有意揭短;
(3)如果你已知道对方高考落榜,或评奖落选,或提干未成,不要出于安慰的原因去宽慰他(除非是特别熟识的老朋友、至交),说不定他疑心你幸灾乐祸。
3.当别人“欠”你时
别人“欠”你的(钱、情、理……),你虽然可以理直气壮地“索要”,但假如糊涂一些,也未必没有好处。
(1)别人欠你的钱财,催还时要郑重其事,而不要欲说还休、吞吞吐吐,让人觉得你天天把一点小事记挂在心上;
(2)别人欠你的情,你越显得“若无其事”,别人的感念程度越深,其效果越超出你付出的价值;
(3)别人错怪了你,输了理,你就当没这回事似的,别人心里更加愧疚,必当寻机弥补才心安。
4.常思古人“糊涂”言
《战国策·魏策四》:“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三国志·蜀书·秦宓传》:“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唐代张九龄《敕渤海王大或艺书》:“记人之长,忘人之短。”
南朝萧绎《金楼子·戒子篇》:“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恩慎勿忘。”
《意林》:“君子不以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不能者愧人。”(意思是君子不拿自己所擅长的方面去责难别人,不拿别人所不擅长的方面故意为难别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