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尊重是互相的,有的老师不值得尊重。
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我国教育名著《学记》中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情感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可见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教学中有多么重要。
1.尊重
尊重别人,是文明礼貌的核心。学生要尊重老师,这种尊重不仅是表面礼节上的尊重,对老师有礼貌,见到都主动热情地打招呼,课前把讲台擦干净、课间擦好黑板,还要尊重老师的劳动,即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有个别同学,当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非但不站起来,还态度生硬地说:“不会!”有的虽站起来,却如“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如果这位被叫的同学站起来,说明未听清问题,或自己哪个方面不太明白,或即使按自己的理解说错了,都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如果学生都会了,那要老师干什么?教师教100次未把学生教会,还肯定会教101次。
当然,尊重还应包括说话时,语气要温和,语调要平稳,说话时不要指手画脚。交谈时,要主动给老师让座,与老师说话要保持身体的端正,双目注视老师,认真听,不可东张西望,不可将手插在口袋里,或两条腿一颤一抖地晃动。
一天中午,管理宿舍的几位老师去检查学生宿舍卫生,一进门,无一人主动与老师打招呼,请老师坐下,而是继续各干各的事。当老师对他们的值日提出批评时,有的爱理不理,有的则极不虚心地强调种种借口和理由。这些表现是极不礼貌的,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当然这是少数人。
对老师的尊重,不仅限于表面礼貌、热情;更要表现在尊重老师的人格方面。有时,三五个同学聚在一起议论老师,称其为“老李”、“大王”、“小刘”,更有甚者,用老师的缺点或生理缺陷给老师起绰号。道理很明显,“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中国人民尊师的古训,视师为长辈,历来是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
你可以喜欢某位老师,也可以不喜欢某位老师,不喜欢他不等于可以不尊重他,因为尊师不单指尊重个体的人,而且是对他所承担的工作、他所具有的知识的尊重。
2.坦诚
坦诚二字的关键是诚,诚意、诚恳、真诚,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上。人无完人,老师也不是一贯正确。如在教学方面,老师的知识再广博,阅历再丰富,也是有限的。
教学中不可能总是一贯正确,讲课中出现个别的差错也是难免的。作为学生应如何对待呢?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大声叫喊:“你讲错了!”这种现象,据调查,出现在2种人身上:①不讲方法的粗鲁的同学;②对老师有成见的同学。
这类人对老师平日的批评不理解,因而出于“出气儿”的目的,采取不友好的态度,这样做的结果,会在老师、同学心目中留下难以抹去的坏印象,损坏了自己的形象。懂事、懂礼貌的人不会这样做。因此同学们要学会注意场合和方式。
张闻天同志有一段话值得深思,他说:“真诚坦白并不是什么都是赤裸裸的、突然的、刻板的、三言两语的、无情的、不讲面子的、没有什么回旋余地的。真诚坦白的态度,应该在婉转的形式中表现出来。采取各种曲折的形式,适合于对方的思想习惯、性情的形式,使自己的真意能够逐渐表达出来。使对方能懂得我的真意的‘来龙去脉’,使双方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交换意见、考虑问题,使对方有回旋伸缩的余地。这种婉转,不但不是虚伪的、矫揉造作的,而且是合乎‘人之常情’的。”
因此,对教师教学中的问题,最好是课下单独找老师来指出其错误,或者以讨论的口气与老师探讨应如何解答,如何理解,不应该故意出老师的洋相。尤其注意不要中途打断老师的思路。同样,如果对老师在某些班级工作的处理有意见或建议,亦要善意地给老师提出,态度要诚恳。老师鼓励、欢迎学生提问题、提建议。只有师生间保持一种和谐友好的气氛,才有益于教学工作。
一次,一位年轻的老师要上公开课,因课表调动有一定困难,只好选择了平时课堂纪律和气氛不那么令老师满意的班级。因此,这位小老师除去教学方面感到紧张之外,还担心同学们的配合。然而,那天的纪律格外好,连最调皮的学生也聚精会神地听讲,甚至有不少人主动举手发言。同学们的密切配合,使老师的紧张心情松弛下来,公开课上得很成功。
当然,作为一个同学、一个班级,每节课都应像这节公开课的表现一样。这暂且不谈,仅就这节课而言,学生明白事理,关键时刻维护老师的威信和荣誉,这是对老师的最大理解和帮助。同学们的真诚,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它推动了教学工作。
3.关心
尊老爱幼、相互帮助,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老师爱学生,学生亦应爱老师。学生对老师的爱,更激励老师满腔热情地工作。这方面的许多事例令人感动。
数学组的李老师突患冠心病,这对于一贯认真负责的李老师来说,真是心急如焚,开始,她勉强写出每节课对学生的安排,做哪些题,或做哪张练习。后来,实在支撑不下去了,只好休息。
此时,高三(5)班的同学们,给老师写了封热情洋溢的慰问信,由班里钢笔字写得最好的同学抄在信纸上,全班每个人都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班长跑了好几个花店买了鲜花,开始是选派代表去看望,后来许多同学都去家中看望。连平时大大咧咧的男同学,也对李老师说:“李老师,您安心养病吧,别惦记我们,学校已经安排老师给我们上课了,我们一定配合老师把课上好……”同学们的关心与爱戴使老师深受感动。
王老师的爱人不幸因车祸而过世了,这给王老师以突如其来的沉重的打击。组织上的照顾,同志间的关怀,自是不必细说。当时初三(3)班的同学们,在老师突然逢意外之际,向老师伸出了友谊之手。他们轮流去老师家值班、看望、陪伴老师,给老师做饭、洗菜,给老师买去了营养品。他们像小大人似地安慰王老师,劝老师保重身体。他们在一张白图画纸上,印上了43颗红心,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每个同学对老师的祝福和问候。
如,一位同学写道:“人生是由无数烦恼的小串珠组成的念珠,而达观的人是笑着数完它的,愿您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另一名同学则写道:“王老师:无论何时何地,总有43颗充满着真挚的情和爱的心,围绕着您,伴随着您,您感到它的跳动吗?……心,仅拳头之大,却有比天空更广阔的领域,您拥有43颗心,您知道吗?您已经拥有了一个世界。……当您悲伤和烦恼的时候,想想初三(3)班的所有同学,您一定会得到无限的安慰和信心。”
不仅如此,他们还用毛笔写了“心连心”——初三(3)班全体同学敬书的横幅,送给王老师。这43颗赤诚的心温暖着王老师,这43份衷心的祝福陪伴着王老师度过了悲痛的时刻。怕影响孩子们中考,王老师忍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坚持来校为孩子们上课。懂事的初三(3)班的同学们,不仅课上、课下更尊敬老师,更积极配合老师搞好课堂教学,完成课后作业,当听说有的班的个别同学上课不遵守纪律,惹老师“生气”时,同学们自发组织起来向他们发出“警告”。
每每讲到这些往事,即将退休的王老师总是情绪激动。是的,已经高三毕业的原初三(3)班同学们,不愧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重友情,他们不仅在当年王老师教他们的时候如此,即使到高中后王老师不再教他们,他们仍然是那样热情,始终保持着友好的师生情谊。
还有一位老师,由初二开始至高三,连续5年担任实验班的班主任,每当老师生日之际,同学们为老师点歌,这天——4月29日也恰逢每年的校春季运动会,在看台上,“花儿们”围在园丁的周围,向浇灌、哺育他们成长的老师表示生日的祝贺。现在,他们已经高中毕业了,暑假中,这些即将跨入高等学府的学子们,没有忘记老师,他们组织了“一日五游”,看望了辛勤培育他们的5位老师。
感人的事很多很多,不仅只在老师生病时、困难时,学生表示出对老师的关心、爱戴,平时的小事亦可体现:看到老师身体不舒服,给老师搬把椅子,上面放上椅垫,或倒杯水;教师节前夕,送去一张小小的贺卡,或一份小小的纪念品、一封情真意切的信,表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这对老师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和补偿。老师的劳动难以计量,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无偿的奉献,学生的赠品,哪怕只是只言片语,也会使老师激动,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劳动得到承认。
俗话说“师徒如父子”,父爱、母爱是世界上最真挚的,好像是天经地义的,而反过来,子女对父母的关心和爱,哪怕仅有50%,都令父母感到莫大的安慰,而师生之间的感情亦是如此。
4.开展活动
同学之间,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可以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增进友谊,师生之间也如此。班级搞的一些活动,除了班主任之外,可以邀请其他老师参加,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活跃气氛,还可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相互理解。特别是艺术活动,有增强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使人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缩短彼此间的距离的作用。
有一次新年联欢,国防科工委代培班的同学们,自己绘制、设计别致的请柬送给各位老师,还邀请了学校各个处、室的其他工作人员。这次联欢会,有许多科工委领导,学校的各级领导和教师,还请了学生家长代表。会上同学们自编自演的小品、舞蹈,表达了他们对领导们给他们这些军人后代创造这样一个难得学习机会的感激之情,表达了对园丁们栽培他们的辛勤的敬爱之情,气氛热烈,感情真挚、感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