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视就戴眼镜

近视就戴眼镜

时间:2023-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假性近视是一种暂时性的、有可能恢复的近视现象,如果假性近视被误诊为真性近视,错误配戴近视眼镜,则会促进近视眼的发生与发展。如已发展为真性近视则应配戴合适的眼镜。若未及时采取措施使睫状肌放松,则会影响眼组织代谢机能,眼球前后径变长成为真性近视。但严重者,就应该佩戴眼镜了。

近视了,看不清黑板,到底该不该配一副眼镜呢?

总有一些近视眼患者,宁可看不清东西,也不愿意戴眼镜;也有人有顾虑,怕戴上眼镜,近视度数会越来越深,以后再也摘不掉眼镜。这两种情况都不正确。由于近视眼使进入眼内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聚焦成像,造成看远处的东西不清楚。如果我们在眼睛前面戴上一副合适的凹透镜,就可以把在视网膜前的成像向后移动,正好落在视网膜上,看东西就清晰了,这样给生活、工作、学习,都带来极大的便利。

假性近视的表现和真性近视一样,看远物模糊近物清楚,用近视镜片能矫正视力。其实,所谓假性近视是真性近视眼之前的一种疲劳状态,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及时缓解,眼睛发生器质性改变就会形成真性近视。判断真假近视眼需要先做散瞳验光,因为散瞳可以解除眼睛疲劳,让紧张调节的肌肉放松,这样验出的屈光度才是准确的。假性近视是一种暂时性的、有可能恢复的近视现象,如果假性近视被误诊为真性近视,错误配戴近视眼镜,则会促进近视眼的发生与发展。如已发展为真性近视则应配戴合适的眼镜。

常戴眼镜与不常戴眼镜者的两种解释看起来都有道理,那么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将从近视眼的病因、调节、辐辏及两者关系和调节性辐辏与调节比值方面来分析该不该长期戴镜。

经过近年来长期反复争论,现今多已承认遗传与环境是近视眼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环境条件是决定近视眼形成的客观因素。绝大多数患者在青少年时出现近视,青少年眼的调节力特别强,对近距离工作学习有高度适应性,看近不易疲劳,睫状肌不易疲劳。睫状肌长时间过度紧张,在看远时不能放松,因而物像不清形成近视。若未及时采取措施使睫状肌放松,则会影响眼组织代谢机能,眼球前后径变长成为真性近视。

人眼为了对不同距离的目标结像于视网膜,必须增加其屈光力,称之为调节。它的作用机理使在视近时睫状肌受到副交感神经冲动收缩,悬韧带放松,晶体凸度增加,物空间非远点增加,物空间非远点平面与视网膜依次发生共轭关系,长时间的近距离工作,睫状肌疲劳甚至痉挛,出现调节性近视,发展下去则成为不可恢复的真性近视。人眼在观察无穷远物体时两眼视轴平行。但为了对近物达到两眼的单视的效果,视轴必须向内转动,即产生辐辏(集合)现象。也就是说人眼视近时调节所引起的辐辏则是其中的一部分。

为了保持双眼单视,在长期的实践中使调节与辐楱之间形成两者互相搭配的联动的关系。又因生理或某些病理的需要,两者之间又有一定程度的单独运动。由调节所带动的辐辏称调节性辐辏(AC),它与调节(A)的比值(即AC/A)在临床上用于评价两者的协调关系,来调整眼镜的度数,解释临床上的症状。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为了控制近视的发展,首要的一点是学习时,距离不能太近,戴镜后应该用不小于0.3米的正常距离工作,而且注意工作时间不能太长,然而近视患者在戴上眼镜后常习惯性的用未戴镜距离阅读,这样更加重了眼肌调节的负担,促使近视度的继续发展。因此,用眼卫生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保证用眼卫生的前提下再从调节、辐辏方面判断长期戴镜是否会加深近视度数。调节可以带动辐辏,但不同的个体联动的效应不同,即AC/A值不同,近视患者不戴镜阅读时矫正视者付出的调节少,也就是说由调节引起的辐辏较少。若患者双眼单视中调节性辐辏发挥的作用大,即AC/A值高,那么患者在未戴镜阅读时更易疲劳,这种近视患者应该长期戴镜;相反,AC/A值低者可以在视近时不戴眼镜。

近视眼患者看书,写字或工作时,常喜欢离得近一些,近视度数越大,目标离眼球越近。为了使两眼都能看眼前的东西,必须把眼球向内转,眼球内转靠内直肌收缩来完成,称为集合作用。距离越近,集合作用必然越强。近视眼患者如果戴上合适的眼镜,就不必把东西放在离眼很近的地方,过度的集合因而得到缓解。同时,也不会由于眼外肌长期压迫眼球,使眼球前后径继续加长。

其实我们所说的近视戴眼镜,指的是那些比较严重,影响到学习工作的学生。因为一开始的很多近视患者都是假性近视,这种近视情况,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得到改善或者是恢复视力。但严重者,就应该佩戴眼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