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患了沙眼,怎么办

患了沙眼,怎么办

时间:2023-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沙眼衣原体存在于患者的眼分泌物中,分泌物是传染的媒介。如未及时彻底治疗或反复重复感染,造成慢性沙眼后,结膜上的乳头及泸泡逐渐形成疤痕,睑结膜开始出现白色条状和网状疤痕。因此,临床上如出现结膜混浊肥厚,同时伴有乳头肥大、泸泡增生或角膜血管翳三项之一者,就可确诊为沙眼。患了沙眼后具体表现为什么症状呢?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沙眼衣原体存在于患者的眼分泌物中,分泌物是传染的媒介。

沙眼衣原体的毒素对眼结膜有强烈的侵蚀作用,它的潜伏期通常为5~12天。急性发病时衣原体在上皮细胞内繁殖,发生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结膜混浊、充血,眼睑结膜上皮高度增生形成乳头肥大和泸泡,角膜血管呈垂帘状,在角膜浅层由上向下生长,并伴随着潜在溃疡,有向瞳孔区发展影响视力的倾向;重者遍及全部角膜,视力严重障碍。如未及时彻底治疗或反复重复感染,造成慢性沙眼后,结膜上的乳头及泸泡逐渐形成疤痕,睑结膜开始出现白色条状和网状疤痕。因此,临床上如出现结膜混浊肥厚,同时伴有乳头肥大、泸泡增生或角膜血管翳三项之一者,就可确诊为沙眼。

患了沙眼后具体表现为什么症状呢?轻型可无不适症状,或仅有轻度异物感,不影响视力。重症沙眼角膜受累严重,会出现怕光、流泪、疼痛等刺激症状,视力有不同程度减退,甚至会导致失明。

根据体征,沙眼可分为急性沙眼和慢性沙眼:

一、急性沙眼

呈现急性滤泡结膜炎症状,睑红肿,结膜高度充血,因乳头增生睑结膜粗糙不平,上下穹隆部结膜满面滤泡,合并有弥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结肿大。数周后急性炎症消退,转为慢性期。

二、慢性沙眼

可因反复感染,病程迁延数年至十多年。充血程度虽减轻,但与皮下组织有弥漫性细胞浸润,结膜显污秽肥厚,同时有乳头增生及滤泡形成,滤泡大小不等,可显胶样,病变以上穹隆及睑板上缘结膜显著。同样病变亦见于下睑结膜及下穹隆结膜,严重者甚至可侵及半月皱壁。角膜血管翳:它是由角膜缘外正常的毛细血管网,越过角膜缘进入透明角膜,影响视力,并逐渐向瞳孔区发展,伴有细胞浸润及发展为浅的小溃疡,痊愈后可形成角膜小面。

沙眼的病程较长,可延续数年或数十年,还会出现很多并发症及后遗症,如睑下垂、睑内翻、倒睫等。因此,我们在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沙眼的病程与感染轻重和是否重复感染有关。因此要及早发现,彻底治疗,防止重复感染。一旦感到眼有异物或痒时,应及时检查治疗,即使无任何不适也应定期检查双眼,以便及时发现、治疗。

2.局部用药。0.5%金霉素眼膏或0.1%利福平溶液,每日滴眼3~6次,持续1~3个月用药,效果较好。10% ~30%磺胺醋酰钠眼药水易于保存,效果亦佳。

3.内服磺胺类药物。

4.切断传染途径,不接触沙眼患者的分泌物,不让自己的眼分泌物重复感染。

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用手揉眼睛,要有自己专用的毛巾、手帕、面盆,并定期进行消毒。

6.有后遗症可适当采用手术治疗。

另外,沙眼是通过接触传染的,所以我们要注意平时不要同病人共用手帕、毛巾、洗脸水,或者用在公共场合触摸过东西的脏手去揉自己的眼睛,以切断沙眼的传播通道,否则,被传染上沙眼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最后,我们平时要定期检查沙眼,争取早发现、早治疗,并且治疗彻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