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喜剧史上,继阿里斯托芬和莎士比亚之后,莫里哀(1622~1673)是第三座令人仰望而赞叹的高峰。
莫里哀生于巴黎豪富之家,从小酷爱戏剧。长大后,违逆父旨放弃宫廷的美差和仕官的前途,决心做个为当时人所不齿的“戏子”。他曾一度加入流浪剧团,足迹几乎遍及全国,有机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耳闻目睹各种各样的事,为日后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同时他有机会学习民间戏剧和意大利即兴喜剧的表演技巧,提高了艺术修养。回到巴黎后他边演出边写作,其创作成果极为丰硕,现流传剧本有30部。其创作活动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1645~1658),以情节喜剧的创作为主。其剧本比当时流行的喜剧包含更多的智慧,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传世的只有《冒失鬼》和《情仇》。
第二时期(1659—1663),为创作风俗喜剧期。从外省回到巴黎后,莫里哀开始探讨爱情、婚姻、教育以及其他迫切的社会问题,用喜剧的形式反映当时的社会风俗人情。主要代表作有《可笑的女子》《斯卡纳赖尔》《丈夫学堂》《太太学堂》。
第三时期(1664—1669),是其创作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与教会和封建势力斗争最紧张、激烈的时期。在喜剧创作上,他把风俗喜剧和性格喜剧结合起来,同时还创造了一种新型喜剧——“喜舞剧”。莫里哀最有名的剧作,几乎都在这时写成,如《唐璜》《恨世者》《悭吝人》《伪君子》等。其中《伪君子》是莫里哀创作的最高成就,是古典主义性格喜剧的典范。
第四时期(1669—1673),莫里哀又转向“喜舞剧”的创作,主要作品是《醉心贵族的小市民》和《史嘉本的诡计》,后者被认为是莫里哀最富有人民性的喜剧之一。
莫里哀的创作成就巨大,影响深远。在艺术上,他不因循守旧,敢于革新,跳出了流行喜剧的窠臼,走上了创作社会讽刺喜剧和性格喜剧的道路;他常交错使用夸张、对比手法,突出人物的主导性格;在语言的选择运用上,他大胆采用民间的口语、俚语和谚语。他勇敢地揭露现实生活中的黑暗势力,热情赞美积极的、健康的社会力量。因此,其艺术深受后人称赞,被认为“在那行艺术里也许能冠绝古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