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曾参敬老故事

曾参敬老故事

时间:2023-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曾参,字子与,又称曾子,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曾子以孝出名,他不仅行为上恪守孝道,而且还有一套理论主张。曾子在孔子门下受业学习多年,已学有所成。可曾子并不高兴。但曾子想,自己错了,父亲打几下消消气,就没有躲闪,仍立在原地。因用力过猛,曾子被打倒在地,不省人事了。老人连呼带叫,揉了半天,曾子才苏醒过来。曾子知道后,大为恼火,立刻写了休书,将妻子撵出门去。

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

曾参(前505—前436),字子与,又称曾子,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曾参出身贫寒,一生经历坎坷,但终生讲求修身养性,主张“日三省身”。

曾子以孝出名,他不仅行为上恪守孝道,而且还有一套理论主张。他把孝分为三种: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在孔子门下受业学习多年,已学有所成。那时,他家贫寒,为了养活父母,他在离家很近的莒国出仕做小吏。虽然俸禄只有几斗米,但是他仍然十分欢喜,因为能用自己所得供养双亲。后来,他成了大名士,双亲也老了,他就不再外出谋官。当时,各国聘请他做相国,楚国委任他为令尹,晋国请他做上卿,都被他拒绝了。

父母亡故之后,曾子游历到楚国,做了大官,出门百乘相随,大队仪仗呼拥,高官厚禄十分显赫。可曾子并不高兴。他常常面北哭泣,因为在他看来,官再高,禄再丰,父母已经亡故,无法再奉养双亲了。父母没能过着荣华富贵日子,太可怜了。

曾子孝敬双亲,甚至到了愚孝的程度。

一天,曾子到他父亲的瓜地里去锄草。一不小心,把瓜苗锄掉了好几棵。曾子好心疼,自责自己的粗心。

这时,正赶上他父亲拄着棍子来薅草,一看见曾子把瓜苗锄掉好几棵,气不打一处来,没问青红皂白,举起棍子,照着曾子的脑袋打来。本来,曾子稍一侧身,棍子就不会落在曾子的头上的。但曾子想,自己错了,父亲打几下消消气,就没有躲闪,仍立在原地。因用力过猛,曾子被打倒在地,不省人事了。这下子可吓坏了父亲,后悔自己出手太重。老人连呼带叫,揉了半天,曾子才苏醒过来。

为了不使父亲为自己担忧,曾子赶紧爬起,好像没挨过打似的向父亲赔不是。并走进瓜棚,拿过琴来弹给父亲听,让父亲消气。

曾子不仅对父亲如此,就是对后母也是十分孝敬,甚至休了妻子以敬后母。

曾子的后母对他十分刻薄,一点恩义也没有,但曾子毫无怨言,像对父亲那样,孝顺备至。

有一次,他让妻子为母亲做藜羹,他的妻子一时粗心,没蒸熟就端了上去。曾子知道后,大为恼火,立刻写了休书,将妻子撵出门去。知情人都认为太过分了,责问他说:“妇人犯了七出之条,才能休掉;藜羹不熟,这样区区小事,你为什么要因此休妻呢?”

曾子说:“藜羹确实是件小事,但我叫她煮熟奉母,她竟然不听我话。这样的人,如何可以留下她呢?”

然而曾子毕竟疼爱自己的妻子,为了珍惜夫妻感情,终身没有再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