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历二月初二,旧时被认为“龙抬头”日。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木”,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浮上,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这一天正是二月初二,后来人们便认为是“龙抬头”日。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二月二,还叫春龙节、龙头节。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大概是春龙节这一习俗的最早记载吧。
春龙节的来源,在我国北方民间还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
传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凄惨的哭声,看着饿殍遍野,为救黎民百姓,龙王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来,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了碑,上面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报他救命之恩,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醒悟过来;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人们商量好后,就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抬头一看,得知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这时,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吃。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寄托着五谷丰登的愿望。
旧俗二月初二要举行许多活动。《析津志辑佚》载:“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五更时,各家以石灰于井畔周遭掺(饭粒)引白道,直至家中房内,男子妇人不扫地,恐惊了龙的眼睛。”《帝京岁时记胜》说:“二日为龙抬头日,乡民用灰(草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引勤龙,送懒龙)。”传说二月二为“土地”的生日,许多人到土地庙祭祀“土地老”。
早年私塾学生在二月初二进书房,取“占鳌头”之意。还有熏床炕令百虫不生和出嫁女回娘家、不做针线活儿等习俗。由于天气转暖,孩子们从二月初二开始到户外活动。
二月初二的吃食是很讲究的。这些食物都和龙虫相联系。吃春饼叫吃“龙鳞”;吃捞面叫吃“龙须”;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饺子叫吃“龙耳”;吃煎糕叫吃“熏虫”。最有意思的是这天煮猪头。这猪头是腊月里杀猪时割下的,割下后就吊在房梁上,一动不动,直到二月初二才摘下来洗涮蒸煮。这一天,家家院子里都弥漫着肉香,等待龙的醒来。据说,这一天如果龙还没醒的话,那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