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尔文宗教改革产生于16世纪,深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加尔文深入研究《圣经》,宣传宗教改革,创立了加尔文教(又称加尔文宗),是基督教新教主要宗派之一,与路德教和安立甘教并称新教三大主流派别。信徒主要分布在瑞士、法国、英国及美国。1842年,加尔文教传入中国。
加尔文主张《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个人通过《圣经》可直接与上帝沟通,主张“信仰得救”;主张废除天主教的主教制度和烦琐的宗教仪式,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建立起政教合一政权。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是“先定论”,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用这种思想武装起来的加尔文教徒都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在事业上得到上帝的帮助与肯定,在激烈竞争中奋起拼搏,百折不回,全力以赴,在挫折中增强信心,在失败中鼓起勇气,力求最终获得成功,以最后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选民要具有高尚的品德,顺从上帝的号召,在各自的职业中追求与获取财富,使财富的积累成为完全合情合理的事,这是上帝所允许并加以支持的。加尔文宣扬有节制的生活和限制浪费,符合资产阶级原始积累的需要,鼓舞了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而加速了欧洲政治格局的变迁——从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
加尔文宗教改革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给欧洲政治格局的变迁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在日内瓦,1536年加尔文开始在此传教,并创建了共和化、民主化的加尔文教,在它的指导下,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式的长老制教会。它有力地维护与
巩固了日内瓦的资产阶级政权。加尔文以此为基地,多方宣传其教义,使加尔文教迅速在尼德兰、法国、苏格兰、英格兰等资本主义较发达的地区传播开来。
在尼德兰,加尔文教迅速传播开来。从1566年起,尼德兰加尔文教信徒掀起反天主教会的“破坏圣像运动”,他们在推翻西班牙的封建专制统治后,以加尔文教教义为指导思想,以日内瓦神权共和国为蓝本,创立了荷兰共和国。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在“加尔文教中给自己找到了现成的理论”。英国的清教徒们将加尔文教教义与其政治目的相结合,经过激烈的斗争,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新成立的独立派国会通过一系列立法废除了贵族院,规定了一院制国会为全国最高立法机关,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国务会议掌握了行政权,国会正式宣布英格兰为共和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这两次革命都打出了加尔文教的旗帜,但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只是局部性的胜利,而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则在世界范围内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资本主义时代。
在法国,加尔文教被称为胡格诺派。该派反对国王专政,曾于1562-1598年间与法国天主教派发生胡格诺战争,16世纪末,法国国王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国教,但允许胡格诺派教徒享受宗教信仰自由,有权担任国家官职,胡格诺派在法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16世纪正值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社会过渡的转折时期,加尔文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这次历史的转折,它加速了转折的到来,瓦解了西欧当时的封建制度,对当时欧洲不同国家、地区的革命方式与程度有着深浅不一的影响,加速了欧洲政治格局的变迁。这说明历史的发展并非单一的,不仅仅有经济条件决定历史的变迁,思想理论领域里革命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也往往起着重大的作用,一旦理论正确,它往往反作用于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加尔文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对当时欧洲不同国家、地区的革命方式与程度有着深浅不一的影响,加速了欧洲政治格局的变迁。原载《考试报·高中历史》2008-2009学年选修1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