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病”须用“心药”医

“心病”须用“心药”医

时间:2023-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丰富资源,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育人”又“育心”,用历史的“心药”来医治学生的“心病”。在古代的斯巴达国家中,婴儿出生时,父母不是用水而是用烈酒为其洗浴,然后接受长老的检查,长老只允许健壮的婴儿生存,体质弱者则被抛弃。司马迁笑傲生死,以顽强的意志拼搏,获得了生命的升华。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博大精深,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丰富资源,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育人”又“育心”,用历史的“心药”来医治学生的“心病”。

一、提取教材中的有效资源,医治学生的“心病”

历史知识浩瀚无边,内容包罗万象,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用丰富的史实、优秀的历史人物,滋润学生的心田,用“心药”医治学生的“心病”,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效。

1.利用教材,进行责任心教育

历史是人创造的,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折射出人的智慧和谋略等,给后人启迪,启发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阶段,他们规划着未来。此时,最需要优秀的对象来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培养为理想奋斗的勇气。历史上,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价值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观;林则徐“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于此事相始终”的责任感等,都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极好素材。

2.学史以明志,进行意志力的教育

当代中学生一般在长辈过分精心的呵护下成长,成了“温室里的花朵”。当学习中碰到困难时,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他们就表现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历史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拥有顽强的意志才能顺利地走过人生中的磨难与坎坷。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忍的意志、超凡的毅力,想成就一番事业是根本不可能的。正因为对儒学学习的信念,颜回才能“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藐视贫寒、忍受寂寞而成为孔子三千弟子中的第一人;正是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远大理想,马克思才能够忍受政治上的迫害和经济上的极度困难,历经40年写成皇皇巨著《资本论》,揭示了工人阶级被剥削的实质,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孙中山革命一生,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屡败屡战,终于推翻了清朝,完成了革命的夙愿;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历经数百次失败之后,终于研制出经久耐用的碳丝灯泡;居里夫人在设备简陋、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经过45个月的辛勤努力,终于成功地从数吨沥青铀矿的残渣中制取了1克的氯化镭等,这是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的好材料!

3.学史以自信,进行承受挫折的教育

历史告诉我们,社会上没有和风细雨、轻歌曼舞的竞争。在古代的斯巴达国家中,婴儿出生时,父母不是用水而是用烈酒为其洗浴,然后接受长老的检查,长老只允许健壮的婴儿生存,体质弱者则被抛弃。年满七岁的孩童离家编入团队,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训练忍耐性、顽强的意志及独立生存的能力。“斯巴达”式的教育固然带有残酷和不人道的一面,但培养出的却是能够战胜一切的勇士。中国古代也有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反动派的腥风血雨,革命队伍中有人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反动派的屠杀所吓倒,抱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开辟了一条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领导革命取得胜利。随着时代的进步,竞争越发激烈。每个学生都要学会适应客观环境,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进一步提高生命的质量。

4.学史以自强,进行人格熏陶的教育

教材中自强不息的例子俯拾即是。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蒙受冤狱和遭到肉体、精神双重折磨的情况下,凭着顽强的意志力坚持写作,花了18年,完成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留下了富含哲理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千古名句。司马迁笑傲生死,以顽强的意志拼搏,获得了生命的升华。鲁迅在21岁时就表达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决心,要当人民的孺子牛。为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鲁迅几次调整自己努力的方向:从入军校、学矿业、攻医学,到最后选择了文学创作的道路,用战斗的笔来唤醒民众被麻痹了的心灵,面对国民党的子弹,他也毫不畏惧,战斗不息,成为一代思想巨人、文坛泰斗等。这是熏陶人格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极好素材。

5.学史以明智,培养心理调节能力

“读史使人明智”,这里的“智”,不仅是指知识能力,更是指做人的准则、处事的经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历史上每一个事业有成就的人无不经历挫折。但他们在经受磨难、遭遇挫折时,表现出一种健康的心态与积极的、理智的情绪反应,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仿效的。人在与自然、社会的斗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挫折也许来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许来自个体生理缺陷、知识能力的不足、生活阅历的简单、人生观念的不当等。挫折是难免的,关键是我们要具有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即面对失败的不屈性,面对厄运的刚毅性和面对困难的勇敢性。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出生入死,六次东渡以至双目失明,终于到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鉴真;历经27个春秋著成《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长期野外考察,即使遇到生命危险也不退缩,成为世界上科学考察石灰岩地貌先驱的徐霞客等。我们应该以优秀人物为榜样,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容纳百川,以一种大无畏的气概战胜自我,战胜挫折。

在新课程形势下,新教材以政治、经济、文化等为模块,每个模块的内容都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历史。这种编排本身就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历史认识空间,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一个不学历史的人,他的经验来自自己的经历、见闻;一个学历史的人,他的经验除来自自己的经历、见闻外,也从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吸取经验”,这就是历史空间。按这种方式传授历史,对学生总结人生经验、把握人生,是十分重要的。从更深层次讲,能打破学生原本相对狭窄的认知体系,拓宽视野,为某些自我封闭的学生打开心扉提供内在动力。如讲述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时,将古希腊辉煌的文明成果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在视觉上受到强烈冲击,由此内化,走出内心开放的一步。

二、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医治学生的“心病”

在课堂教学中,多开展讨论课,进行合作学习,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从而改善人际关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日臻完备,历史遗留下来的资料也越来越多。在教学中,应当广泛利用这些设备和资源,让历史“重演”,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产生情感的共鸣,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和主动性。如在讲抗日战争时,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日寇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给学生播放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视频,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我们如何对待这段历史?当然,要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认识历史,以史为鉴,防止学生出现盲目的仇日情绪。讲美苏争霸和当代国际局势变化时,为使历史知识更贴近生活,融入学生生活,可以播放《大国崛起》之《大道行思》,之后让学生讨论“中国在当今世界局势中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学生通过参与讨论、合作学习,发扬了团结合作精神,培养了与人和睦相处的健康心理。

在课外,我们要适时地组织一些历史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制作历史教具比赛、参观历史遗址等活动,点燃学生生活、学习的热情,为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良好氛围,消除厌学情绪,获得身心上的愉悦感。如学习“红军长征”时,除了在课堂上讲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也可以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演讲比赛。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查阅资料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从而形成正确评价自我、悦纳自我的健康人格。

三、提高自身素质,做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白衣天使”

有学者研究指出:教师的教育能力应该包括“热心、幽默、诚实、正直”等实际上多达1 000个的素质能力。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1.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这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是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高素质的人,一个有着健全个性、健康心理的人。教师是否有健康的心理,直接影响着其“行为”的优劣和教育的成败。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影响的深刻性、长远性和多面性。只有教师心理健康,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2.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杜绝学生产生不健康心理的因素

据三九健康网报道,深圳市有近七成(69.5%)的青少年学生时刻承受着来自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巨大压力。王极盛教授调研和分析后也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导致青少年出现心理不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这提醒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的学习内容来设计课程教学、整合教学,正视学生中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讲述、自学、提问等环节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作业和考核中都从层次性出发,使他们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并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树立自信心,使之迁移到整个学习和一生的心理品质中。

3.尊重学生个性,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作为教师,对调皮捣蛋的学生不能以伤害他们的自尊与人格来惩罚其过失,不能以管理需要剥夺他们受教育的权利,而是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倡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心理得到放松。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潜力,我们所谓的差生实际是优点缺乏表现平台的学生,久之也就成为真正的差生,产生消极的自卑心理。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智力没有水平之分,只有类型之分。每个学生都有极大的潜能,只要教师赏识他们,鼓励他们,给他们成功的体验,他们就能成才。“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表扬、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鼓励。表扬、鼓励是学生成长中的阳光、空气和水。教师要用敏锐的眼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要突破分数限制,全面评价学生,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

4.教师必须内外兼修,才能成为合格的良师益友

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拂,顿时,行人觉得春暖衣厚,就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这就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的基本技巧和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塑造良好的讲台形象。仪表朴实大方、庄重文雅;教风扎实严谨、一丝不苟;语言准确精练、富有感情;板书条理清晰、工整优美等。通过这些良好的形象可以折射出教师巨大的感染力、影响力和辐射力等人格力量,使学生在教师身上受到“人格美”的感染和熏陶,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育人”又“育心”,可用历史的“心药”来医治学生的“心病”。此文是与天河中学阮思华老师合写。原载《新德育》2008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