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勤学的穷少年

勤学的穷少年

时间:2023-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岁时,孔子的父亲逝世,只剩下他与母亲相依为命。艰难困苦的生活磨炼了少年孔子的意志,增长了他的见识和才干。17岁那年,一件不幸的事又降临在孔子头上——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去世了。母亲是他唯一的亲人,她的去世给了孔子沉重的打击。孔子的这段经历,是他人生中非常宝贵的一课。正是这种好学不倦的精神,使孔子在而立之年时,成为了一代礼乐大师。

孔子为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大夫孔纥之子,因为生下来头上有个凹陷,就像山丘一样,所以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3岁时,孔子的父亲逝世,只剩下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孤儿寡母的艰辛可想而知,所以孔子很早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艰难困苦的生活磨炼了少年孔子的意志,增长了他的见识和才干。

17岁那年,一件不幸的事又降临在孔子头上——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去世了。母亲是他唯一的亲人,她的去世给了孔子沉重的打击。他默默地埋葬了母亲,为她守孝3年。

母亲去世后,孔子开始了独立谋生的道路。虽然这对于年仅17岁的孔子来说,确实有些残酷,但他敢于与命运抗争,勇敢地挑战命运,开创自己的未来。

孔子尝试着做过多种“鄙事”。为了谋生,他不怕苦,不怕累,也从不挑肥拣瘦。到了20岁左右,孔子先后到当时鲁国大贵族季孙氏那儿做过管理仓库和牛羊的差事,这都是被人驱使的不体面的活计,而孔子却任劳任怨。

孔子的这段经历,是他人生中非常宝贵的一课。这些遭遇,一方面使他深知人生艰难和民间疾苦,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他的能力。所以当他成名后,一次,掌管宫廷事务的太宰问他的学生子贡:“孔夫子莫非是圣人?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子贡说:“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艺。”听到两人的议论后,孔子却说:“太宰怎么会了解我呢?我因为少年时地位低贱,所以会许多卑贱的技艺。”

当然,仅仅练就一身本事,并不是孔子的志向。他的心中,有着更高远的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孔子还必须抽出时间来学习。

所幸的是,孔子所在的鲁国最早是周武王之弟周公旦的封地,因为周公旦为西周制礼作乐,所以鲁国遂成了著名的礼乐之邦,并保存了最丰富、最完整的周代礼乐和古文献。这种环境对孔子的成长极为有利。不但如此,鲁国还拥有最浓郁的学习氛围。鲁国人普遍好学,学礼学乐,蔚然成风。有一次,周大夫原伯鲁对人们的好学不以为然,还说:“不需要学习,即使不学也没有什么坏处。”鲁国人听后,表示十分惊讶,说:“学习如种植草木,不学则才智日退,如草木之枯萎落叶。”孔子生活在这样一种文化教育的大环境下,再加上母亲的诱导与启发,很自然地从小就养成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正是这种好学不倦的精神,使孔子在而立之年时,成为了一代礼乐大师。从此,他可以用自己的知识去教导别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