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许多人被苏格拉底的言行深深折服,所以他的事迹很快在整个雅典传开,人们都把他当做一位智者看待。
据说,为了求证苏格拉底是不是雅典最有智慧的人,一天,苏格拉底的一位弟子采取了当时雅典人解决疑难的通常办法——到神殿去乞求“神示”。说走就走,此人前往阿波罗神庙,请阿波罗解决自己的疑惑,“是否有人比苏格拉底更聪明?”后来,传达“神示”的女祭司回答:“没有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的人了,他是最睿智的人。”
此人得到答案后一路欢呼,可是得知此事后的苏格拉底却困惑不解,因为他不觉得自己最聪明。由于对这样的“神示”有所怀疑,并打算检验它的正确与否,所以苏格拉底走访了那些以聪明才智著称的人。
他首先走访的是一位拥有声望并且自负的政治家。可是,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后,苏格拉底失望了。因为这位自认为有无上智慧的人,同自己一样也并不知道美和善到底是什么。当苏格拉底向这位自负的政治家指出其无知时,他不是闻过则喜,而是怨气冲天。
随后,苏格拉底又去走访了诗人。他发现他们创作诗歌并非因为拥有智慧,而是出自天赋和灵感。但是诗人对此却并不赞同。他们认为,自己不仅在创作诗歌方面是行家里手,其他完全隔行的事,也照样“通吃”。因为有了政治家的前车之鉴,没有多加辩论,苏格拉底就匆匆忙忙告别了自大的诗人们。
最后,苏格拉底又去走访了手艺高超的工匠。结果,令他丧气的是,与政治家和诗人一样,工匠们不但在自己的行业内自傲,而且照样认为自己无人可比,不相信还有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识。
经过了这番走访,苏格拉底回想起当他对一些人指出他们的无知时,那些人恼羞成怒的面孔,他才对“神示”恍然大悟。原来,对那些人来说,他们明明无知,却不知道;即使知道了,也不肯承认,这算什么智慧。相比之下,自己的知识虽然有许多“盲区”,自己虽然很无知;但是自己并不隐讳,这种态度,岂不是比那些政治家、诗人更加“睿智”。他的这种谦虚就是一种智慧。
撇开有关“神示”的故事,不论它是真有其事,还是后人的穿凿附会,试问,苏格拉底真像他自己谦虚的那样无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智者。他之所以要强调众人以及自己的无知,是想要告诉大家,其实我们许多的知识离真理还很远,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我们自认为属于知识的东西,并不足以让我们骄傲。也正是只有承认了无知,我们才会有自知之明。只有有了自知之明,才有可能通过教育逐渐成长并获得智慧。
如何才能掌握真正的知识呢?苏格拉底当起了负责“接生”知识的产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