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吴国霸业的蒸蒸日上,夫差渐渐自以为是,不纳忠言。伍子胥认为:勾践被迫求和,一定还会想办法以后报复,故必须彻底灭掉越国,绝不能姑息养奸,留下后患。但夫差听了奸臣的挑拨,不仅不理睬伍子胥的苦谏,反而制造借口,逼其自尽,甚至命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一只皮袋里,扔到江中,不给安葬。孙武深知“飞鸟绝,良弓藏;狐兔尽,走狗烹”的道理,对伍子胥惨死的一幕十分寒心,于是便悄然归隐,息影深山,根据自己训练军队、指挥作战的经验,修订兵法13篇,使其更臻完善。
果然,事情不出伍子胥所料,越王勾践屈辱求和后,卧薪尝胆,立志报复,他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使越国富足,军队精悍。公元前482年,越军乘吴军主力聚集黄池与中原诸侯盟会、吴国国内兵力空虚之际,发兵袭击吴国,攻入吴国国都。吴国遭此劫难,便一蹶不振,由盛转衰。公元前473年,吴国被越国灭亡,夫差愧恨交加,自刎而死。孙武的由吴王统一华夏的梦想成为泡影。
孙武退居山林后便不知所终。据说,他死后被葬在吴国,加之他生前的事业也在吴国展开,因此《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便把孙武称为“吴人”。
孙武的一生,除了赫赫战功以外,更主要的是他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珍贵的论兵、论政的篇章,其中尤以流传下来的《孙子兵法》最著名。这短短的13篇5000字,体现了孙武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
孙武的军事思想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观点。他强调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鬼神,而是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外交努力、军事实力、自然条件诸因素相联系,预测战争胜负主要就是分析以上这些条件如何,体现了他朴素的唯物论思想。孙武不仅相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强调在战争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对立面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表明孙武掌握了生动活泼的辩证法。正是因为孙武在军事科学这门具体科学中概括和总结出了异常丰富、多方面的哲学道理,确立了他在春秋末期思想界中与孔子、老子相并列的地位,被并称为春秋末期思想界上空的三颗明亮的星体。
《孙子兵法》诞生后,孙武的军事思想和军事论断一直备受历代军事家们所推崇。到了现代,《孙子兵法》不仅被应用于军事领域,还被推广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使古老的兵法在现代社会中闪耀着熠熠的光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