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黑暗到曙光

从黑暗到曙光

时间:2023-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尼采的身体不好,经常受到病痛的折磨。这些漫游生活使尼采的心理情绪得到了调整,对他的创作也有很大帮助。后来,尼采来到了达斯特莱沙,他在这里呆了一个月,完成了《曙光》的第三部分,然后他又来到了意大利的热那亚。尼采收到盖斯特誊写的稿件后,又润色了一遍,然后把《曙光》再一次寄给盖斯特,让他转给出版商。另外,尼采对柏拉图的思想也进行了批判。从1883年3月份开始,尼采开始起草《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第一部分。

尼采的身体不好,经常受到病痛的折磨。到了1879年,尼采的健康状况变得非常糟糕。从幼年就开始的莫名其妙的头痛越来越严重了,这使得尼采不得不辞去了在巴塞尔大学的职务。

为了养病,尼采开始在欧洲漫游。而且从此以后,他一直都在欧洲过着漫游的日子。这些漫游生活使尼采的心理情绪得到了调整,对他的创作也有很大帮助。1879年9月,尼采完成了《人性的,太人性的》第三部分《漫游者及其影子》。《漫游者及其影子》被尼采的好友盖斯特完全抄好后,尼采就把它交给了出版商什玛茨奈,让他帮助出版。什玛茨奈愉快地答应了,到年底这本书就顺利地出版了。

这本书刚刚开始发行时,尼采的头痛病又发作了,同时他的胃也开始疼起来了。尼采每天被这些剧烈的疼痛折磨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后来,尼采在其自传里曾对这些可怕的日子作过记录,他说:“那段时间,我就像个影子,在圣马利兹山区过了一个夏天,又到瑙堡度过了一个冬天。这是我生命中最黯淡的日子。”

1880年初,尼采决定去风和日丽、气候宜人的地中海沿岸休养,以便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好些。在威尼斯,尼采灵感奔涌,他决定写一本新的著作了,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曙光》。

1880年6月初,尼采完成了《曙光》的第一部分,然后他离开了日内瓦,来到了奥匈帝国的卡尼奥拉,然后又转到了马里恩包德。在那里他住了两个月,完成了《曙光》的第二部分。后来,尼采来到了达斯特莱沙,他在这里呆了一个月,完成了《曙光》的第三部分,然后他又来到了意大利的热那亚。在温暖的热那亚,尼采度过了他生命中一个不平凡的夏天,他在这里完成了《曙光》一书的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的大多数章节。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尼采终于在1881年2月,把《曙光》一书全部写完。书稿写完之后,尼采又仔细地审阅了一遍,并作了修改。当把这一切工作做完之后,尼采将书稿装订整理好并寄给了好友盖斯特。盖斯特接到书稿后很兴奋,他一口气读完了书稿,又花了10天将书稿誊写完毕并重新寄给尼采。尼采收到盖斯特誊写的稿件后,又润色了一遍,然后把《曙光》再一次寄给盖斯特,让他转给出版商。在盖斯特的努力下,《曙光》终于在1881年的夏天出版了。

《曙光》这本书共分五个部分。在第一部分里,尼采对基督教关于罪恶的教义进行了猛烈地抨击。尼采指出,在基督教看来,情欲是邪恶与堕落的东西。基督教通过宣传,信徒应对性的冲动感到内疚,而成功地把爱与美的女神变成这样伟大并使人变得高尚的典范,都贬成妖魔鬼怪了。由于教会的禁止,魔鬼反而变得比天使和圣人更使人感兴趣,爱情故事也成了社会各阶层一致的兴趣所在。怀疑也被宣布为一种罪恶,教会所需要的只是麻木不仁以及对那一潭淹没了理智的死水的无休止的歌颂。

另外,尼采对柏拉图的思想也进行了批判。他认为“柏拉图逃离现实而只想着苍白的精神图画中的事物”。他指责柏拉图有观念狂,只偏重于形式,而且对这些形式有宗教式的狂热,所以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是病态的。

由于尼采对古希腊悲剧文化的赞美,加上他对基督教义越来越讨厌,所以对基督教开始了大胆的怀疑,而这种怀疑在创作《曙光》时达到了高峰。尼采在该书第534节《少量药剂》中,第一次大胆地喊出了“对事物价值进行重估”的声音。他在批评基督教“在这个广大的世界中只不过是个小角落”时,还提出了“对过去做一切价值重估”的全新观念。后来,尼采在其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反基督教》中,更是发扬了这种“重新评估一切价值”的勇猛精神,对基督教展开了猛烈的批判。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882年冬天,对尼采来说是一段苦闷的时光。这个时期,尼采与莎乐美的感情以莎乐美写信谩骂尼采的方式结束了。深受打击的尼采十分痛苦,他独自前往意大利的热那亚,准备在那里过一个清静的冬天。这一年的圣诞节,尼采独自一人在意大利的拉帕洛度过,他的身边没有亲人和朋友。然而正是在这最孤独的日子,尼采开始着手写作一部伟大的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从1883年3月份开始,尼采开始起草《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第一部分。他以上一年8月份的写作提纲为基础,写得很快,这个时候的尼采终于感到了一种创作的快乐和安慰。

尼采终于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第一部分完成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尼采从报纸上得知瓦格纳去世了,他非常震惊和悲伤。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与一个最敬爱的人对立6年是多么不容易啊!我不得不反对的瓦格纳最终还是衰老离世了。至于真正的瓦格纳,在某种程度上我会是他的继承人。”

1883年6月,尼采来到瑞士。他发现瑞士高山的空气很适合他,于是他的创作力又恢复了。思想如洪水般在他心中起伏,他奋笔疾书,有时甚至工作到半夜,6月还没有过完,尼采就写完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第二部分。

后来,尼采又回到了家乡休养。在这里,他的心情很舒畅。可是,就在这时,又发生了一件让他不高兴的事,因为他的妹妹伊莉莎白正在追随一个一贯强烈反犹太的人。她不仅帮助这个人收集了25万人签名的反犹太请愿书,而且还准备跟他结婚。这使尼采非常恼火,因为尼采是不主张反犹太的,而且,他对犹太这个民族还充满了尊敬。这样,他与妹妹又一次闹翻了,这让他的心情很糟糕。

为了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尼采离开家乡,又开始了漫游。他来到了法国一座美丽的城市——尼斯。这里的冬天,气候温暖宜人。这一切又激发起了尼采停止了数月的创作激情。他后来在自传中回忆说:“冬天,在尼斯平静而晴朗的天空下,我第一次享受了和煦的阳光。就在这个时候,我发现了第三个查拉图斯特拉……在尼斯四周乡间的许多偏僻地区和山冈,由于那些不可忘怀的时刻,使我觉得一切都很奇妙,我的创造力无拘无束地涌出来,我的肌肉活动也变得很强……人们总是看到我在雀跃着,我经常在小山之间步行七八个小时而丝毫不感到倦怠。我睡得很好,而且常常带着笑容——我完全是生气勃勃而坚忍的。”正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尼采开始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三部分的创作。到1884年8月初,尼采终于顺利完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第三部分。与该书的第二部分一样,尼采的这一部分,也是一气呵成的,而且用的时间很短。

创作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第三部分后,尼采的妹妹伊莉莎白准备与夫婿波哈·佛斯特一同去南美洲。尼采的母亲几次写信来,要尼采赶到苏黎世去为他的妹妹送行,但是尼采不愿意。他给朋友写信说:“同她这样一个充满报复心的反犹太的人,现在谈不上和解的问题。”但是,为了不伤母亲的心,尼采只好去了苏黎世。在那里,他送走了妹妹和妹夫,然后便呆在了苏黎世,并开始动笔写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第四部分。经过几个月不懈地努力,到1885年2月,尼采终于在法国尼斯完成了该书的第四部分。

但是,这部伟大的著作却没有人愿意出版,尼采只好自费印制了40册。尼采给友人赠送了几本,但只有一个人告诉尼采收到了赠阅本,其他人都没有回音;另外,已经卖出的30多本书,也没有在社会上引起什么反应。没有人赞扬尼采的《查拉图斯如是说》,相反,有人还埋怨他。

但是,现在的人却认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全部哲学史上一部有独特意义的作品。它不仅是尼采的代表作,而且也是光辉的哲学诗篇。在这本书里,尼采用华美的警句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深沉的哲理。书里没有呆板的论说,也没有让人窒息的教条,当人们读到这本书时,会被尼采灿烂的辩才和变幻无穷的文体所吸引,会感到热血沸腾,无比兴奋。

尽管这部书出版后,尼采没有亲眼见到人们对它的赞誉,但是他似乎预感到这部书迟早会被世人发现。他在其自传《瞧!这个人》中,曾对此书评价道:“在我的著作中,我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占了一个特殊的地位。我以这著作给人类以空前伟大的赠礼。这本书,声音响彻千古,它不仅是世界上最高迈的书,山顶雄风最真实的书——整个现象以及人类都远在它的下面——而且也是最深邃的书,从最丰富的真理中产生,一个永不枯竭的源泉,装满宝藏的宝库,没有汲桶,亦唾手可得。这部著作是世上独一无二的,诗人们诚不足挂齿,没有一样东西可以从如此充沛的力量中产生出来……即连歌德或莎士比亚,也不能在这种热情与提升的强烈空气中作一瞬间的呼吸,和查拉图斯特拉比较,但丁只不过是一个信仰者,而不是一个最先创造真理的人,伏陀诗人都是祭祀师,就是替查拉图斯特拉解草鞋也不配——这些全是无关紧要的。把所有伟大灵魂的精华联合起来,也创造不出一段查拉图斯特拉的谈话来……在查拉图斯特拉面前,没有智慧,没有心灵的省察,也没有语言的艺术,文句热情洋溢,辩才化为音乐……在这儿,每一瞬间,人都是被超越的,‘超人’的观念成为最大的真实——任何曾经被认为伟大的东西,都远在它的下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