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对泉州赞赏备至,他说:“(离开福州)到第5天傍晚,抵达宏伟秀丽的刺桐城。在它沿岸有一个港口,以船舶往来如梭而出名。”又说:“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每一个商人,必须付出自己投资总额10%的税收,所以,大汗从这里获得巨额的收入。
元代泉州处在海外贸易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游记》中得到了真实的反映。《游记》说:“大批外国商品运到这里,再运到全国各地销售。运到那里的胡椒,数量非常可观。但运到亚历山大港供应西方世界各地需要的胡椒,就相形见绌,恐怕不过它的1%吧。”还说,这个地区“一切生活必需品非常丰富”,德化瓷器物美价廉,一个威尼斯银币能买到8个瓷杯。据说马可·波罗回国时,带回德化窑白瓷和色釉小碗多件,至今意大利博物馆还保留着一件马可·波罗当年带回的春岭窑的小花插。
泉州是宋元时期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所造海船,无论从坚固性、稳定性、适航性,特别是水密隔舱的安全设施等,在当时都处于先进水平。《马可·波罗游记》说:“大汗又下令准备了十四艘船,每船有四桅杆,能扬九帆。”“其中至少有四五艘船可容纳船员二百五十或二百六十人。”这些是泉州海船的重要特点。
《马可·波罗游记》对泉州人信奉佛教作了介绍。泉州佛教兴盛,自唐朝以来就有“泉南佛国”之誉。马可·波罗说“这里的人民是偶像崇拜者”,偶像崇拜者就是佛教信徒。
中国在唐朝首先生产冰糖,埃及生产的冰糖与中国有关。《马可·波罗游记》载:“武干市(今永春,一说尤溪)这个地方以大规模的制糖业著名,出产的糖运到汗八里,供给宫廷使用。在它纳入大汗版图之前,本地人不懂得制造高质量糖的工艺。制糖方法很粗糙,冷却后的糖,呈暗灰色的糊状。等到这个城市归入大汗的管辖时,刚好有些巴比伦人来到帝廷,他们精通糖的加工方法。因此被派到这个城市,向当地人传授某种木灰制食糖的方法。”这表明埃及人对中国制糖技术的提高作出了贡献。他们可能在泉州学得制造冰糖的方法,并回传埃及。
马可·波罗对泉州人是这样评价的:“民性和平,喜爱舒适安逸,爱好自由。”这个评价是中肯的。他还说:“该城的文身技师以艺精出众而驰名中外,有许多印度人到这里来文身。”马可·波罗对泉州的描述透露出了他对中国的喜爱,但是离家的游子总要回家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