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在意料之外,一切也在意料之中。郑和的7次远航把中国带进了世界,船队“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也把世界带进了中国,“诸国使者,随和朝见”者无数。作为7次远航结晶的《郑和航海图》与《过洋牵星图》,为“天朝上国”的臣民沿着郑和的航线远到西亚、非洲提供了可能。而郑和助手马欢、费信、巩珍所写的《瀛涯胜览》《星搓胜览》《西洋番国志》详细记载的所到各国的物产、贸易、风俗,则为“天朝上国”的臣民了解西洋各国的情况提供了参考。郑和七下西洋极大地刺激了明代的臣民寻求海外的热情,《三宝太监西洋记》《转运汉巧遇洞庭红》等海外历险的故事成为人所共知的话本。在郑和张开的帆下,一贯“唯此为大”的“天朝上国”本可以走出国门融入世界,有着悠久传统的中华文明本可以获得再度辉煌的契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600年前呈现在茫茫大海上的壮观景象仅仅持续不到30年,便随着郑和的去世而结束。宣德之后,明朝统治者经营海洋的意识淡薄,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令“寸板不许下海”、“片帆不得出海”,沉湎在“天朝上国”的梦幻和自我安慰之中,从此中国失去了这次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也正因如此,东方和西方的发展方向,从此开始分道扬镳。
郑和之死这是大自然的法则,郑和不应有恨;何况他有七下西洋的丰功伟绩,他当死而无憾。但遗憾的是,“天朝上国”的后继者们并没有沿着郑和开辟的航道,永远张开通向世界的风帆。恰恰相反,他们关上了国门,落下了这道希望之帆。据明小说家、戏曲家冯梦龙在《智囊》一书中记载:明英宗天顺年间,英宗皇帝好玩奇宝,有宦官出主意说,30年前宣德年间曾派遣三宝太监出使西洋,获得无数珍奇宝玩。于是英宗就命宦官到兵部查找郑和当年到西洋的海上路线图。兵部侍郎刘大夏得知,就把有关郑和航海的资料找出,偷偷藏去并烧毁。兵部官员甚至焚烧了郑和浩浩荡荡满挂荣耀的船帆、苦心经营多年的造船厂。一代先行者耗尽心智的造船图纸、航海日志、航海资料还有他们历尽艰辛开辟的航路就这样葬送在火海。从此一个民族的航船就此搁浅了几百年!“天朝上国”在它的余晖消尽以后,最终没落了。这是郑和的遗憾,也是我们至今仍然抱恨不已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