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9年2月,大仲马的浪漫主义剧作《亨利三世》的首演成功,更激起了雨果征服剧院的旧梦。他为此写出了《玛丽蓉·德·洛尔墨》,但此剧因为被怀疑是影射国王而未能获准演出。就在这时,雨果开始了另外一出悲剧《欧那尼》的创作。
这部悲剧写的是西班牙王国的一位大贵族的公子欧那尼落入绿林,成了一个要报杀父之仇的叛逆分子。他与当时的国王共同追求贵族女子唐娜·莎尔,并最终在爱情上战胜了国王。他的另一情敌老伯爵吕·古梅斯却在他成婚之夜,利用欧那尼曾许以他的生杀大权,逼他自杀,意图夺取他的爱人,欧那尼万般无奈遂与莎尔双双走向死亡。
首演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剧场每晚座无虚席,票房收入也一直居高不下。
《欧那尼》成功上演后,蜂拥而至的拜访者令雨果应接不暇。最后,他不得不搬到让·古戎街一所单独寓所居住,开始着手于《巴黎圣母院》的创作。
1831年1月14日,伟大的作品《巴黎圣母院》终于完稿,这篇小说毋庸置疑地成为他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巴黎圣母院》以15世纪的法国为背景,充分展现了当时的宗教、人文环境和社会风俗。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中世纪“愚人节”那天,流浪的吉卜赛艺人在广场上表演歌舞,有个叫爱丝美拉达的吉卜赛姑娘吸引了来往的行人,她长得美丽动人,舞姿也非常优美。这时,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弗罗洛一下子对美丽的爱丝美拉达着了迷,他内心燃烧着情欲之火,疯狂地爱上了她。于是他命令教堂敲钟人,相貌奇丑无比的卡西莫多把爱丝美拉达抢来。结果法国国王的弓箭队长法比救下了爱丝美拉达,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钟人带到广场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赛姑娘不计前仇,反而送水给卡西莫多喝。
敲钟人虽然外貌丑陋,内心却纯洁高尚,他非常感激爱丝美拉达,也爱上了她。天真的爱丝美拉达对法比一见钟情,两人约会时,弗罗洛悄悄在后面跟着,出于嫉妒,他用刀刺伤了法比,然后逃跑了。爱丝美拉达却因谋杀罪被判死刑。卡西莫多把爱丝美拉达从绞刑架下抢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机威胁爱丝美拉达,让她满足他的情欲。在遭到爱丝美拉达的拒绝后,弗罗洛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卡西莫多愤怒地把弗罗洛推下教堂摔死,他拥抱着爱丝美拉达的尸体也死去了。
在这部小说中,雨果创立的是实践对比原则的典范。作者塑造出的卡西莫多、爱丝美拉达、弗罗洛等形象,人物性格鲜明、典型,命运发展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对他们的细致描写,充分显现了作者用浪漫手法剖析现实的世界。
在19世纪30年代的世界文坛上,拜伦已去世好几年,歌德与瓦尔特·司各特也已站到了死亡的门口,夏多勃里昂和拉马丁则默默无闻。而《欧那尼》《巴黎圣母院》的发表确立了雨果在世界文坛上的首席地位,但是巨大的文学成就也为他招来了很多烦恼。
与妻子感情的日渐冷淡,与评论界关系的不融洽,巴黎街头人们的风言碎语……这一切,使雨果面对暮秋,不免产生阵阵悲凉之感。他将这些悲痛转化成了没有骚动和喧嚣的诗。这是一些宁静平和的诗句,也是描写家庭、个人生活和内心世界的诗句。每一句都浸透了诗人无可奈何的忧郁,每一句都用深情敲击着读者的心灵。
这一年,雨果写下了《秋叶集》《落日》《何处是幸福》《最后一言》等沉郁的诗作。多重感情带来的悲痛,以其完美而又朴素的形式倾注在了诗句中。
在抒情诗集《秋叶集》中,维克多·雨果将自己全部的感情都倾注在了孩子们身上。他描绘了美丽的大自然,描绘了天真淳朴而可爱的儿童。他在其中一首献给孩子们的诗中写道:“孩子,你是晨曦,我的灵魂是原野”,“你呼吸的时候,原野里最柔美的花儿散发香气……”这些诗句表露了诗人心中情感的孤寂和爱的转移。与此同时,雨果也尽情倾诉了自己的爱和对爱情的回忆与迷茫。
当雨果在家中已感受不到温情时,一位圣马丁剧院的演员——朱丽叶闯入他的视野中。1834年,雨果和朱丽叶双双频频出现在巴黎的各种公开场合中,他们似乎已经形影不离了。在以后的50多年里,朱丽叶一直是雨果最忠实的听众和抄写员,朱丽叶的家也成了雨果人生中温暖的港湾。
早在少年时代,雨果就曾发过“不成为夏多勃里昂,我誓不为人”的誓言。而他的偶像夏多勃里昂先生曾担任过法国贵族院议员、大使、外交部长,雨果希望自己也能踏上这条路。
1841年1月7日,雨果终于当选为法兰西文学院院士。对于雨果来讲,当选法兰西文学院院士只是他成功迈向政坛的第一步。那时,雨果时常有机会觐见国王。1845年4月13日,国王一道旨令使“雨果子爵”进入了贵族院,他的从政愿望终于实现了!
1843年9月4日,雨果之女莱奥波尔迪娜与她的丈夫在度假中意外死亡,这给了雨果沉重的打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