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狄更斯买到了位于查塔姆·罗彻斯特的盖茨山庄。从1860年开始,狄更斯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他对这里产生了比居住的任何寓所都强烈的感情。
早在青年时代,狄更斯便对登台演出的粉墨生涯充满了向往,为此还曾拜专业演员为师学习走台步、朗诵等。
虽然狄更斯没能成为一名演员,但他却一直没有放弃这一爱好。成名后,他经常演出,内容通常是一些自己写的剧本或者小说。当狄更斯决定进行公开表演、第一次面对面走向自己的读者时,全英国都为之狂喜,拥挤的人群将大厅塞得满满的。
1857年1月,狄更斯上演了《冰冻的深渊》。该剧讲述的是在当时英国掀起北极探险热的时候,一位名叫约翰·弗克兰的爵士带领一支探险队深入北极腹地,最后粮尽援绝,全部壮烈牺牲的故事。为了增强戏剧的真实感,狄更斯阅读了大量有关北极探险家的书籍,并由原来留小胡子改为蓄大胡须。狄更斯在剧中亲自扮演的男主角理查德·华尔多是一位品德非常高尚的悲剧人物,他为了拯救自己的情敌而牺牲。全剧的结尾处也最让观众感动:理查德·华尔多所钟情的克拉拉那雨滴般的热泪洒在行将逝去的华尔多脸上,华尔多用最后一丝力气喃喃低语:“再靠近些,克拉拉,我还想再看你一眼,克拉拉,吻我一下,我就要死了……”在场的所有观众都被狄更斯的逼真表演感动得哭泣不止。
《冰冻的深渊》的成功上演,引起了维多利亚女王的注意。7月4日,女王走出白金汉宫观看了狄更斯的表演。看来,即便是矜持、高贵的女王陛下,也难以抵挡狄更斯那魅力十足的表演技艺:伴随着剧情的起伏变化,女王也时喜时忧,完全沉浸在那个虚拟的感情世界中。
女王对《冰冻的深渊》的垂青似乎感染了大家,许多地方都向狄更斯发出了热情的邀请。在伦敦演出3场后,狄更斯决定到曼彻斯特的自由贸易大厅再上演两场。当时大名鼎鼎的名伶特南夫人和她的3个女儿又加入剧组,使演出达到了又一个高峰。狄更斯久熄的爱情之火在特南夫人的3女儿艾伦·特南身上复燃了。
狄更斯似乎在艾伦身上看到了自己久觅而不得的一种美丽的朦胧。面对自己不称心的婚姻,狄更斯怨哀的情绪逐渐加深。如今,艾伦的出现更加深了夫妻间的裂痕,终于在1858年4月,凯瑟琳独自离开了他们在伦敦的寓所,他们各自在分居协议上签了字。
与妻子分手一年之后,狄更斯写下了著名的小说——《双城记》。
《双城记》的内容直接源于狄更斯这个时期的感情生活。当时,他一方面坠入艾伦的情网,一方面又因为与凯瑟琳的分手而受到一些朋友的谴责。他体会到了孤独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滋味。为了抵御这似乎充满敌意的外部世界和安慰自己的良心,他在小说中把自己戏剧化了,自视为一个备受冤屈、历尽磨难但却傲然不屈的英雄。
法国大革命前夕,善良的医生莫内特目睹了法国贵族埃弗瑞蒙德兄弟残酷迫害一对农妇姐弟的情形。为了伸张正义,他给朝中大臣写了一封揭发信,但没有想到朝中大臣与埃弗瑞蒙德兄弟相互勾结,自己因此而受牵连,被关进了巴士底狱。在狱中,莫内特由于长期与世隔绝,逐渐变得神志不清。为了不使血案石沉海底,他用一枚生锈的铁钉蘸着自己的鲜血写下一封控诉书,压在牢房一块石头底下。18年后,莫内特出狱了,与自己的女儿露西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几年后,露西爱上了一位叫夏尔·达奈的青年,他的真实身份是埃弗瑞蒙德家的独生子,在善良的母亲教育下长大,并放弃了爵位和财产的继承权。他与露西一见倾心,两人很快结为夫妇,过着幸福的生活。小说中另一位青年西德尼·卡尔登正是作者着重描述的人物。他长得与夏尔·达奈非常相像,并且胸怀宽广,天性纯良。然而他因心情抑郁而变得玩世不恭。虽然,他同样对露西一往情深,但他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根本没有能力保证露西的幸福,于是就退出了与夏尔·达奈的竞争,并向露西保证他会心甘情愿地为她做出任何牺牲。后来,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愤怒的群众发现了莫内特医生的血书,父债子偿的传统观念将夏尔·达奈推上了断头台。关键时刻,卡尔登再次登场。他利用他俩酷似的外貌代替达奈走上了刑场,实现了自己对露西的诺言。
狄更斯在故事里堆积了许多阴谋诡计,突出了犹如巨大岩石落至主人公头上的重大灾难,小说自始至终都弥漫着阴郁和压抑的气氛。贵族圈里的读者看完《双城记》后,指责狄更斯夸大了阶级压迫,肆意歪曲了贵族统治者的温文尔雅,有些读者则指责他笔下的暴动者是失去理性的乱民。这些评论正击中了狄更斯内心的矛盾:一方面他同情受苦的穷人,承认起义是被压迫者的正义行为;但另一方面,他又把人民的暴动描写得血腥恐怖。
不过,令狄更斯感到最满意的是,伴随着写作的日日夜夜,他完成了一次孤独和不受人理解的心灵释放,良心得到了莫大的安慰。《双城记》带给了作家丰厚的经济收入,而狄更斯的烦恼也伴随着他对卡尔登高尚品质的赞颂和经济上的可观收入被驱散了不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