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一项十分重大的贡献,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在东汉的蔡伦发明造纸术以前,商朝人把汉字刻在龟甲兽骨上,但是甲骨的来源很有限,而且不便携带、保存,所以人们后来把汉字刻在简牍上。
简和牍都是用竹片或木片做成的,狭长的称“简”,略宽的称“牍”。由于一片简只能刻几个字,因此写一篇文章就要用许多简,写完之后人们再用绳子把简穿起来,成为“册”。
虽然做简牍的材料遍地都是,但是它们太笨重了,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用简牍写的奏折就有几十斤重呢。后来人们用丝帛作为书写材料,它柔软轻便,易于书写,可惜量少价高,这一致命弱点使它难以推广使用。
在京城洛阳当官的蔡伦,非常聪明,很会动脑子,经常和工匠们一起研究各种制作工艺。蔡伦看到皇帝每天要批阅堆成小山般的简牍,非常不方便,他就琢磨着要制作出一种既轻便又易用的书写材料,来取代笨重的简牍。
公元105年,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他让工匠们把这些原料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中浸泡。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而纤维不易腐烂,就保留了下来。他再让工匠们把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地捣,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再用竹篾把这些黏糊糊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变成了纸。
蔡伦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最后终于试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纸。
造纸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书写材料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扩大了纸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生产成本,使纸张取代丝帛成为可能,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人们为了纪念蔡伦,就把用这种造纸工艺造出来的纸称为“蔡侯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