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养成的。产生勤奋的原因有多种,有的是心怀抱负和信念,也有的是因为某种原因或在某些事情上受挫,从而勤勉起来了。下面的故事就能给我们以启迪。
华罗庚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勤奋能越过暂时的失败和挫折,取得最后的成功。
约翰·亨特曾自我评论道:“我的心灵就像一个蜂巢一样,看来是一片混乱,杂乱无章到处充满嗡嗡之声,实际上一切都整齐有序。每一点食物都是通过劳动在大自然中精心选择的。”英国物理学家及化学家道尔顿不承认自己是什么天才,他认为他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勤奋点滴积累而成的。
牛顿是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当有人问他到底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那些非同一般的发现时,他诚实地回答道:“我总是思考着它们。”还有一次,牛顿这样表述他的研究方法:“我总是把研究的课题置于心头,反复思考,慢慢地,起初的点点星光终于一点一点地变成了阳光一片。”正如其他有成就的人一样,牛顿也是靠勤奋、专心致志和持之以恒才取得巨大成就的,他的盛名也是这样取得的。放下手头的这一课题而从事另一课题的研究,这就是他的娱乐和休息。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对公众有什么贡献的话,这要归功于勤奋和善于思考。”
伟大的哲学家开普勒也这样说过:“只有对所学的东西善于思考,才能逐步深入。对于我所研究的课题我总是追根究底,想出个所以然来。”
培养勤奋的学习态度是很关键的。一旦养成了一种不畏劳苦、敢于拼搏、锲而不舍、坚持到底的劳动品质,无论我们干什么事,都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但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他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可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后人钦佩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见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据说,清末时梨园中有“三怪”,就是靠勤学苦练而成才的。
瞎子双阔自小学戏,后来因疾失明,从此他更加勤奋学习,苦练基本功,他在台下走路时需人搀扶,可是上台表演时却寸步不乱,演技超群,终于成为功深艺湛的名人。
另一位是跛子孟鸿寿,幼年身患软骨病,身长腿短,头大脚小,走起路来很不稳当。于是,他暗下决心,勤学苦练,扬长避短,后来一举成为丑角大师。
还有一位是哑巴王益芬,先天不会说话,平日看父母演戏,默记在心。虽无人教授,但他每天起早贪黑练功,长年不懈。艺成后,一鸣惊人,成为戏园里有名的武花脸,被戏班子奉为导师。
天才来自勤奋,就梨园“三怪”来说,他们各自都身带残疾,他们为什么能够成才呢?这是因为他们不被自身的缺陷所压服,身残的压力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人生的信念,看似失败的人生,实际还有通向成功的途径,他们身残志坚,扬长避短,再加上勤奋,于是他们从勤奋中创造了最好的自己,同时也成就了一番事业。
习惯物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凡有作为的人,无一不与勤奋的习惯有着难解难分的渊源,只要勤于学习,就会有成功的希望。所以,我们应该勤勉地学习,无论什么压力,都要有勇气战胜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