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英汉语言文化差异

英语教学中的英汉语言文化差异

时间:2023-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育中,特别是在语言教学中,如果我们忽视文化的差异,片面的加以强调,必然会使我们的教育走入一个误区。如果不了解这种文化差异时,我们在运用英语时,就达不到交际目的,有时会引起误会,甚至反感,因此,我们应重视文化差异在语言上反映的研究,了解文化差异,正确使用英语。下面我拟结合中学英语教学,谈谈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供同行们参考。

余建民

【摘 要】 教育的背后是文化,每一样教育都受文化体系和特点的制约,脱离了文化的教育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教育中,特别是在语言教学中,如果我们忽视文化的差异,片面的加以强调,必然会使我们的教育走入一个误区。本文就试图以分析中英语言文化上的差异性,试图找出规律,以指导我们的英语教学。

【关键词】 文化差异 英语教学

众所周知,各个民族由于历史发展、社会环境,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规范,即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反映在各自的语言上,使同样一个意思会有不同的表达;同一表达法表达着不同的内涵。如果不了解这种文化差异时,我们在运用英语时,就达不到交际目的,有时会引起误会,甚至反感,因此,我们应重视文化差异在语言上反映的研究,了解文化差异,正确使用英语。下面我拟结合中学英语教学,谈谈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供同行们参考。

一、称呼(Addressing)

英美人之间的称呼与中国人之间的称呼是不同的。我们最常用的称呼是“同志”,熟人之间称“老张”“老李”,年轻的称“小李”“小张”,而我们不宜用此方法去称呼英美人,不宜称英美人为“同志”,这是不言而喻的,也不宜称英美人为“Old Jack”“Old Mike”,这样会使英美人很反感。

在中国人看来,“老人家”“老师傅”是一种尊称,而在英美人眼中“old”含有不中用“useless”之意,倒使他有受侮辱的感觉。与我们不同的是英美人常有的称呼有“Mr.,Mrs.,miss,Ms”,这些称呼不能单独使用,要与姓连用。我们一般不说“Hello,Mr.”,而说“Hello,Mr.John”。

在中国,我们习惯称“王老师”“李司机”,但在英语中,我们不用“Teacher Wang”,“Driver Li”而说“Mr.Wang”,“Mr.Li”。只有教授、医生等少数称呼直接说“Professor Liu”“Doctor Li”。在中国直呼公公、婆婆其名是行不通的,是极无礼的表现,但在英美,尤其在美国,有些晚辈直呼长辈的名字是表明他们之间亲密无间,关系非常融洽。

二、问候(Greeting)与介绍(Introduction)

见面问候,通常说“Good morning”或“Good afternoon”,而“Good night”却用于晚上再见时说。熟人问候健康情形一般说“How are you?”回答后一般也应接着重复“How are you?”或“And you?”。经常见面,路上偶遇,通常说“Hi”或“Hello”,相当于我们的“你好”。而我们常习惯问“你吃饭了吗?”“你到哪里去?”以显示对人家的关心,但对英美人来说,这类事是私事,英美人决不会说“Where are you going?” “Have you eaten?”如你说:“Have you eaten?”对方会误认为你是邀请他去吃饭,而别人到哪去是他自己的自由。

当你与朋友或熟人在一起,你碰巧遇到一个你认识的人,一般应有礼貌将对方相互介绍,介绍时应包括名字、恰如其分的头衔和与你的关系,以使双方有一定基础开始交谈。与我们不同的是英美人特别注意被介绍人的先后。一般来说,男的先介绍给女的,除非男的年老或地位高;年轻的先介绍给年老的;把“较不重要”的人介绍给“较重要”的人,身份较高、社会地位较重要的人应排到最后才介绍。初次见面被介绍后,一般说“How do you do?”回答是重复“How do you do?”询问对方的工作或学习情况是开始“交谈”的典型方法,谈论天气也是一种有用而又不令人讨厌的方法。

三、肯定和否定回答(“Yes”and “No”)

英美人非常直爽,当他们想要东西,他们说“Yes”,不要,则说“No”。如别人给他们提供某东西,而他们想要别的东西,他们就会直接问你要。比如说到你家做客,你给他一杯咖啡,而他想喝一杯茶,他会说“Please give me a cup of tea if you have some.”如他想喝咖啡,他只简单地说“Yes,thank you.”如果还有一些客人在场,他可能会有礼貌地说:“Please don't trouble yourself.”主人就会说:“It is no trouble.”他才会直接要想喝的东西。当你在一英美人家做客,主人问你想不想吃某东西,如你想吃,你说“Yes,please”,你若不想吃就说“No,thank you”如你说“No”后,主人不会再三问你想不想要,也不会硬要你要,除非他恰好对中国风俗所熟悉。事实上,如果你想喝东西或吃东西,而你说“No”,你就会又渴又饿。

四、道谢(Thanks)

道谢意味着你承认别人为你所干的事。当小姐给你倒茶或送去一杯咖啡,你会说谢谢;当你付款,等着找零钱,你会说谢谢;当你作完报告后,你会说谢谢;如果有人邀请你去参加一个宴会,你会说谢谢。但是一两句谢谢足矣,过多地说谢谢,会使对方觉得特别不自在,会令人生恶,这在中国和英美是相同的。但人家说了“Thanks”以后,我们习惯说“不用谢”,英美人则说“You are welcome.”或者说“Not at all”;或“It's my pleasure”;或“Don't mention it”;或“That's all right”。如果别人赞扬你“Your oral English is excellent.Your sweater is beautiful.”英美人会乐意接受而说“Thank you”.而中国人为了表示谦虚,习惯于否定,说英语时,可能会说几个“No”,这样会使对方不愉快,显得他的表扬是恭维了。如果你的外国朋友花了一个小时帮助你学英语,你想说,“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time,thank you.”但1句或2句这样的话足矣,如果你不停地表扬他以示谢意,你的朋友会觉得你不是感谢他,而是使他厌烦,他再也不会愿意帮助你了。

五、打电话(Telephoning)

当你到达英美国家,你可能会发现连续不断的电话会使你发狂。但你不久就会适应,也许你会像英美人一样慢慢会那么依赖电话,电话提供了简单而有效手段来联系工作,处理日常工作。英美人生活在一个电话社会,无论是与人约会;与同事或同学协商;拜访某人;甚至买东西都打电话。用这种方法,谁也不会去拜访不在家的或忙于其他事的人。打电话既节省时间又节省钱。英美人时间观念很强,他们不仅把工作时间安排得很仔细,也把下班时间安排好。如果他们浪费了时间,他们会很生气。在日常生活中,打电话时我们常说:“我是李平”问对是谁说:“你是谁?”如你找王红,而对方不是王红,你则说:“请王红接电话”。当你自我介绍时英美人不会说,“I am Jack”而说,“This is Jack speaking”或“Jack speaking.”问对方是谁,不会说“Who are you?”而说,“ Who's that speaking?”或“Who is this calling?”请Jack接电话,不会说“Please ask Jack to answer the phone?”而说,“I'd like to speak to Mr.Jack.”或“May I speak to Mr.Jack?”如果接电话人不是Jack,问你找Jack有何事,不会说,“Who do you want Jack for?”而说,“What's your business with Mr.Jack?”

六、上餐馆(Eating out)

我们与朋友或同学、同事上餐馆,总是先吃然后抢着付款,而英美人则大不相同。如果你与别人一起上餐馆,首先要讲请谁付款。如果你请别人出去吃饭,你请客你应首先要讲请谁付款。如果你请别人出去吃饭,你请客你应该说“Let's have lunch together tomorrow at Burger King.It is on me.”或“I'd like to take you to lunch tomorrow at the Hostess Inn Coffee Shop.”若对方与你友好,没有理由拒绝你的邀请,只简单地说:“Thank you.That would be nice.”如你不想请客,也不想要别人为你付款,各付各的账,你就可说:“I am afraid we have to have lunch in an inexpensive restaurant as I have very little money.”或“Let's go Dutch.”一般来说妇女过去常希望男子为她付账,现在大多数女士都会付自己的账。但是最好要先搞清楚谁付钱,否则会引起丢面子的事。

七、隐私(Privacy)

正如一个国家有它的边界一样,人也有个人的隐私。英美人不愿将个人私事宣扬,也不愿别人过问,一般情况下他们不轻易打听别人的私事,对个人隐私看得非常严肃。隐私的范围很广,如桌上或抽屉里的东西,诸如书信、文件、报纸、杂志,没有得到允许,不能随意拾起或看,跨过别人肩膀看书也是不礼貌的,在学校打听别人的成绩也是不好的,教师发试卷时,总是十分小心地将评分掩盖起来,不让别人知晓。在路上问别人“Where are you going?”也是不恰当的,因为走哪儿也是别人的私事;与别人交谈时问别人“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 What's your wages?”“How many children do you have?”也是不宜的,除非双方想进一步了解或成为好朋友。

八、自信(Self-confidence)

中国人喜欢自谦,赠送了厚礼,还说:“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请客吃饭,明明满桌菜碟,极为丰盛却说:“吃顿便饭,没什么好菜”;做报告明明要长篇大论一番,却先说“没有准备好,错误一定不少,请指教”;谈到某事,明明知道不少,却说“所知有限,恐怕干不好”。而英美人则相反,他们非常自信,送人一点小礼,会说“Here is a beautiful book mark.I hope you like it.”请人吃点心,常说,“ I've made these especially for you.Enjoy yourself.”做报告、上课,开会则说,“I have chosen an interesting topic.You will enjoy it.”谈到某事时,则可能说,“Yes,I can do it and I am sure I can do it well.”。英美人不会像中国人那样把过于自谦认为是优良品质。假如你在英美国家作为访问学者进行研究工作,但你很害羞,在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事实上你很能干,却很谦虚,不愿表现出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那么你恐怕也只能做诸如洗试验室试管之类的无关紧要的事,而不是进行科学实验。

九、颜色(Colors)

在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都很丰富。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它们本身的基本意义,更要留心它们含义深广的象征意义,因为颜色的象征意义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往往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了解和掌握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情况下应该应用什么颜色是非常必要的,否则你很有可能冒犯别人或使自己陷入尴尬之地。

例如,在美国,避免用黑色用作礼物,因为黑色是参加葬礼穿的颜色,它是表示黑暗和夜晚的颜色。在中国,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它又象征革命和进步,它也象征顺利、成功,它还象征美丽、漂亮,因而人们常用红色包装礼物。西方文化中的红色(red)则是一个贬义相当强的词,是“火”“血”的联想,它象征着残暴、流血。在中国文化中,白色与红色相反,是一个基本禁忌词,体现了中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摈弃和厌恶。西方文化中的白色象征意义主要着眼于其本身色彩,如新下的雪、新鲜牛奶及百合花的颜色。西方人认为白色高雅纯洁,所以它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所以中国人结婚穿红色,而外国人则穿白色。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现在中国人结婚穿婚纱,而外国人则是穿唐装。

十、其他方面(Other aspects)

英、美人上课,演说常常是先讲10~20分钟左右,剩下时间让学生或听或提问,中国学生听众对此很不习惯,往往以为提问多了不礼貌。其实,恰恰相反,不提问,使课堂或报告会沉默,认为不礼貌,英美人会感到很难堪。英美人说话很委婉,如要上厕所,不说,“I want to go to W.C.”而说,“I want to wash my hands.”或者说“I am going to do my first job.”或“I want to go to the Gentlemen’s Room.”有时英美人否定回答比较委婉,以免伤害对方。例如,你想打开门,而对方表示不同意,可能会说,“Don't you think it is too cold here?”或“You 'd better not.”表示同意可能会是“No,of course not.”或“No,not at all.”

各民族的文化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英美民族文化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但也有些是不宜仿效的。我们学习英语,有必要了解这些文化差异,扩大视野,在与英美人交往中,要尊重其风俗习惯,按英语的习惯运用英语,使其更好地发挥交际功能,以促进我们与各国人民的了解和文化交流,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