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类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与实施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类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与实施

时间:2023-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已是大势所趋,这也是适应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专业结构,以实现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就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更好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呢?

李欣田

|摘要|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类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有独特的作用,本文提出应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创新精神的培养、语言文字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作为该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并据此作了分析。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大学语文 教学目标

在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已是大势所趋,这也是适应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专业结构,以实现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就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也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大学语文类课程作为高校教学中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应主动适应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和语文实际应用能力,作为自己的课程教学目标。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类课程教学要秉承人文素质教育的使命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除了学习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该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有知识分子的情怀。人文素质教育是指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他们的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倘若我们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他们中的一些人就有可能会在金钱和利益的诱惑面前,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科学技术做出损人利己、泯灭良心的事情。正如上海工业大学原校长钱伟长所强调的:“理工科学生也必须懂得人文科学,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方面的修养,否则他们就有可能给四化建设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诚然,人文素质教育并非传授具体的谋生手段,没有社会功利的目的,但它关系人性的完善,是为受教育者在人格、理智、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所以,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无用达到有用的学问。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

大学语文类课程负载着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功能,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基础教育环节。陈思和先生指出:“人文教育要从语言文学教育开始,这大约是由长期的教育实践总结出来的规律。”与其他课程相比,大学语文类课程中那些思想深刻、充满人性光辉的文学作品,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为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也正是它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独特作用和价值,使其具有其他任何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些选文内容包罗万象,纵横古今中外,打通了文、史、哲、艺术各个领域,这些作品是历史和社会生活的反映,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解读,能够使受教育者取得认知社会、启迪思想、净化心灵、陶冶性情、豁达心胸、提升品位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学生学会用博大的胸怀、宽阔的视野审视人生、关注时代。文学是人学,是人心之学,大学语文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特点,水到渠成地实现其价值。倡导并主持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大学语文课改革试验的王宁教授认为,大学语文是“文理科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强化母语的人文素质教育课,首先是让大学生有一个人文修养上的跨越,要让他们成为对祖国灿烂文化自觉学习、自觉鉴赏、自觉体验、自觉奉行的有修养的中国人”。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更好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呢?第一,开列书单。课堂上能够涉及的篇章是有限的,并且理解力和鉴赏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所以,大学语文教师可以把推荐好书、好文章作为上课的一个内容,并指导学生课下阅读。可以要求学生阅读后写读书笔记或随感,将其作为平时成绩来激励学生;也可以组织学生作课堂读书报告会,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或者给其他同学推荐自己读过的好书或好文。第二,构建必修课加选修课的大学语文类课程体系。在有限的大学语文必修课堂上是无法完成诸多教学目标的,也无法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而设置一定的选修课程,是很好的解决办法,可以开设如中国传统文化、名家名著欣赏、影视赏析等选修课,尤其一些名著改编为电影电视剧的作品,学生更感兴趣,比如当前热播的《红高粱》《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教师可以及时灵活地联系起来,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多个渠道加大大学语文类课程的学习,才能更好地落实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类课程教学要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时代也要求大学生具备较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说明:“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学习持续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着力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因而,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语文类课程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学语文界的前辈徐中玉先生说:“大学出来的人,必须能独立思考,有创新思维,善于发现问题,追求真理和真知。”实际上也肯定了大学语文类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的作用。

大学语文类课程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古往今来,大凡取得成就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和政治家无不具有创新意识。如《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敢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就是创新精神的体现。我们可以从创新型人才应具备什么素质的角度分析司马迁取得成功的原因。文学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创新者的足迹不断推陈出新。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时,不要仅局限于作品本身的学习,还可以挖掘其现实意义,如从《论语》《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古典文籍的研究中,寻找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借鉴意义。这是从新颖独特的角度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丰富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经典的文学作品,蕴含丰富的思想,其意义与价值也是多方面的,在分析作品的同时,可以介绍一些思辩性的意见,这样有利于克服思维的片面性与绝对化,如《长恨歌》的主题,有讽刺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等几种不同的说法,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不同观点的合理之处。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欣赏,有助于突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西谚有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鉴赏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自身的体悟,所以具有极强的个性特征。

在大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大学语文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兴趣与内在需求,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获取信息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教授在谈到斯坦福大学的成功时,认为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构建相互尊重、平等、民主、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对话交流的课堂氛围,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主体责任和主体力量,从而形成自觉、强烈的创新意向和动机,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第二,合理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只有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才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讲课一般不只要求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而要采用互相配合的一系列方法。”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综合运用项目式、情境式、讲授式、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觉来接受学习内容,更好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注重启发,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学生从关联性中进行比较和分析,扩展视野,锻炼发散性思维;重视求异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开放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问难。有创造性思维的人,都是善于独立思考的,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自我完善的思维空间。质疑可以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胡适说:“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质疑包含着创造,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种技能,而提出新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类课程教学要注重语言文字实用能力的提高

应用型人才除了应该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文字运用、交流沟通等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实际应用水平,以保证顺利完成工作中的相关任务和要求。这些能力是具有增长性和永久性的,具备这些基本能力,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技能和专长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出来,产生综合效应。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是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应具备的基础能力和素质,也是大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更好地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呢?第一,开展实践教学。从课堂到生活,从书本到实践。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必要的经验。组织丰富多彩的大学语文实践教学活动,将演讲稿和演讲比赛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将调查报告和开展社会调研结合起来,如《大学生实用汉语能力调查报告》《社会上应用文现状调查研究》《对当今存在的错别字现象的调查》《同学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展示,在此过程中,学生社会调查、查找资料、制作课件、解决问题、语言表达等各种能力都能得到锻炼;举办散文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普通话比赛、作文比赛等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流、思维逻辑、文字写作等各种能力;组织学生办手工小报,提高学生的文学写作、搜集资料、组织版面的能力。第二,组织大语晚会。这是一场突出语文元素的晚会,有演唱改编自诗词的歌曲,如邓丽君的《几多愁》(即李煜的《虞美人》、羽泉的《独上西楼》(即李煜的《相见欢》)、王菲的《但愿人长久》(即苏轼《水调歌头》)、龚琳娜的《山鬼》(即屈原的《山鬼》)等;有舞蹈屈原的《国殇》;有以“讲好普通话”主题的相声;有诗歌、散文的朗诵,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杏林子的《朋友和其他》等;有课本剧《雷雨》的角色表演;有小品模拟招聘会,进行考官面试、朗读求职信、最后签订合同的程序。在这样的活动中,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使更多学生爱上语文学习,自觉从语文的学习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第三,改革教学考核评价方式。可以将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和期末两个部分,各占50分,不再以期末试卷一锤子定音,平时成绩不仅包括出勤、课堂表现更包括参加各项活动、项目作业、读书笔记或随笔的写作等,这些都是对学生很好的激励。这是一种开放式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这样的评价,注重对学生平时的考核,注重过程管理,使考核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促使学生语言文字应用水平的提高。

总之,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类课程教学中,应发挥大学语文的人文性、思想性、工具性、综合性的特点,利用文学作品中的丰富素材,缘文释道,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健康成长和个性的健全发展;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充分挖掘文章中的创新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只有准确的教学目标定位,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慧平.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文学教育,2010,(5):28.

[2]马怀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思考[J].铜陵学院学报,2010,(3):100.

[3]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4]张绍红,张俊.论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6,(12):102.

[5][美]爱因斯坦.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A],引自:大学活叶文库(合订本)[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王宁.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第一课[J].文史知识.2005,(01):9.

[7]冯秀君.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59.

[8]张成.浅谈大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黄山学院学报,2011,(8):123.

[9]新华学院大学语文教学研究部.改革大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素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2):30.

[10]牛竞凡.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J].云梦学刊,2011,(7):106.

成长历程

基本情况

李欣田,女,上海建桥学院基础部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大学语文教学研究。目前主要讲授课程为“大学语文”“实用汉语”“应用文写作”“现当代名家名作欣赏”“普通话”等。

在大学语文类课程教学中,一直致力于以学生为中心,研究教学内容,选择适合我校学生需求的素材,积极开发运用各种有利于落实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力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并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因此,曾在学校组织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一堂课教学设计”教学大赛中获得二等奖,曾获得上海建桥学院先进工作者和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的荣誉称号。在认真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曾主持开展“曹禺戏剧作品中女性观”的研究,以此促进自己的教学能力的提高。

在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下,给大学语文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大学语文的教学任重道远,我愿意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为大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