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依晴
|摘要| 当代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面临着下降的趋势,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急需提高。高校教师应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与迫切性,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关键词 语言应用 文字能力 高校教育
高校校园是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大部分学生都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但当代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现状却令人担忧。校园里,小到请假条、作业、实习报告,大到毕业论文,甚至海报、宣传栏中错字病句、生造词语、不规范汉字、行文晦涩、逻辑紊乱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在汉字习得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社会用字还存在大量不规范现象,繁体字、错别字、生造字、异体字在广告、招牌、商标、菜谱中时有出现;这些不规范的社会用字无疑会混淆学生的视听,给学生学习汉字带来负面影响。
其二,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淡薄。高校学生虽然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但对文字规范,大多数人不了解也不太关心,没有意识到文字规范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意义,至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之类的法规,知道的人更是少而又少。大部分学生缺乏自觉的规范意识,在具体书写过程中,往往受心理习惯、思维定势的影响,贪快图省事,使错别字百出。规范意识的淡薄使许多高校学生缺乏维护文字规范、反对文字污染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三,文字管理力度不够。对违反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的行为,没有硬性法律法规制约,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用字不规范情况出现的原因。此外,高校内缺乏文字规范监督机制,文字规范管理力度不够,对校园内一些公开发行的报刊没有严把质量关,致使不规范用字在校园里广为流传。
其四,网络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很多大学生都是伴随着电脑慢慢长大的一代,长时间使用电脑做作业和写文章,使大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逐渐衰退;经常使用电脑,使大学生对错字的敏感度越来越低,大部分学生表示有“提笔就忘”的情况。电脑的使用和普及在一定程度上使汉语“失灵”。
其五,对英语的过度重视。在我国,对英语的学习一直是从娃娃抓起的,在高校公共课中,英语四六级是最重要的,高校学生用于学习英语的时间非常多。“我们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对他们的外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但他们的汉语水平如何,就没人管了。”这句话听起来有点荒唐,却是事实。
面对大学生不容乐观的语言文字应用现状,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笔者有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科学设置大学语文课程,构建语言文字培养体系: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专门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把高校开设语文课写入国家文化发展纲要,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视,也折射出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的紧迫性。2007年3月12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以“教育部司局函件”的形式,下发《关于转发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的通知》,致函给各地教委和教育部直属高校,请各地结合本地区、学校实际,认真做好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
然而,教育部的文件并没有使大学语文课程受到重视,反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大学语文已被公认为“文科生不屑学,理科生不爱学,教师难教学”的一门课程。不少高校,大学语文在不断为各种专业课“让路”,课时不断被压缩,有的干脆就让大学语文靠边站。笔者所在学校大学语文仅占两个学分,而且只面对极少部分专业的学生开设本课程。
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应保障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并用制度进行保证。课程应连续不断地开设,让学生能不听重复的,学习不间断,常选常新。针对不同的专业,科学设置大学语文课程:语言类专业,如英语、日语、西班牙语等专业,不仅要把大学语文设置为必修课程,而且增加学分,夯实学生的母语基础,毕竟语言是相通的,有了良好的母语基础,学好外语就不是难事了;对语言文字应用方面没有特别要求的专业可以开设选修课程,如普通话、演讲与口才、演讲艺术、朗读学、常见应用文写作、基础写作等课程。
在师资安排上,教授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深厚的积累,丰富的的知识经验,还要具有饱满的教育热情,拥有个人魅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充分调动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大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1.利用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只能通过大量的阅读和不断的实践才能达到。阅读是基础,写作是运用,阅读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除课堂示范性阅读教学外,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的学习积累,记下书里的好词佳句。日积月累,语言才会越来越丰富,为写出好的文章奠定基础。中文教师不定期举办有关阅读讲座,以课外辅导的方式指导学生深度阅读和有效阅读。每读一篇文章,带领学生理解、领会作者如何立意、谋篇、行文,如何开头结尾,如何组合语言文字,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2.倡导学生常练笔。正如懂得了游泳知识并不一定会游泳一样,懂得写作方法也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要想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还必须常练笔。除了让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还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记日记。有时记下身边发生的人和事,有时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有时可以阐述对某个问题的见解等。既可以提到遣词造句的能力,也可以积累资料,陶冶情操,锻炼提高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多参加社团活动,与学生一起组建校园博客。博客不仅给高校学生提供一个倾诉空间,有助于大学生群体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还能激发高校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其经常更新博客,进行文学创作,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郭沫若曾说:“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经常举办学术讲座,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社、诗社、戏剧社、书法协会等,不定期举办一些带有人文关怀的活动,如征文比赛、影评活动等,向全校开放,长期坚持,为学生提供一个提高语言文字素养的平台。学校可以考虑出一些经费,给学生鼓励,这些活动有助于形成氛围,在这个氛围的带动下,让学生有热情、有兴趣自觉地接触祖国的文化。
三、提高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有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是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说”的重要性总是被忽略。有许多学生不善于“说”。在一般场合随便聊聊还可以,一到正式场合就会结结巴巴,讲不清楚。
面对这种情况,大学语文教研室进行了一些尝试:每节课让学生进行课堂三分钟演讲,旨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我们的做法是:每节课前留出10~15分钟时间由三位学生演讲,所讲的话题不限,内容可以是:新闻趣事、乡土民情、校园生活、所见所闻……无一不可。要求:内容健康、叙述完整、语音清晰、态度自然。
对这一活动所有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都积极参与。即使不太爱学习的学生也准备得非常认真。每当演讲时,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对讲得精采的地方,报以热烈的掌声。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演讲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我们会对每位学生都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上台演讲的勇气和信心。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往往最容易被教师忽视,但他们更渴求教师对自己的发言表示肯定和赞许。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性格内向的男生,他平时最怕发言,唯恐发言时因口音重而被同学嘲笑。但在课堂演讲,因准备充分,表达流畅,不仅教师给予他很高的评价,而且获得全班的热烈掌声。课后,他发给我一条长长的短信,告诉我他找到了自信,再也不害怕当众发言了。因演讲让自卑的学生变得自信,这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但也让我们深感欣慰。
适当开展有关演讲的讲座,与各学院辅导员合作,开展主题班会、主题演讲等多种形式的演讲,并不定期举行全校性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我校以班级、学院、校为单位,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参加上海市教委举办的朗诵比赛等。
四、严格规范语言文字
首先,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在学生中“普法”,让学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觉学习《简化汉字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新旧字型对照表》《异读词审音表》等,掌握国家有关语言文字的政策和标准。
其次,建立健全校园语言文字的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出台一整套用于维护校园良好用语用字环境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体系,并设立相关监督管理机构,做到令行禁止、奖惩分明。并定期对海报、教室墙报的用字进行检查,及时纠正不规范用字;认真选拔校园报纸、刊物的编辑人员,并进行相关的培训,严把校园报刊的质量关,杜绝其中的用字不规范现象。
另外,督促教师和高校管理者自觉使用规范汉字,为学生树立用字规范的典范。同时在学生中不断选拔语言文字素质方面的佼佼者,并注意对他们进行培养,同时挖掘和锻炼更多有潜质的新人,确保有一支时刻规范校园语言文字的生力军。
因此,在教学与管理中,高等院校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充满沟通表达的自信意识。这不仅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更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熊国保.加强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势在必行[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9).
[2]李行健.吕淑湘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5~6.
[3]盖晓明.汉语言文字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2005,(12).
[4]何宇鸣.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与高校文化素质教育[J].高等建筑教育,2008,(5).
[5]李依晴.论在全球汉语热及母语危机背景下学校语文所承担的重任[J].教学与管理,2012.
成长历程
基本情况
李依晴,女,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明代文学。
现就职于上海杉达学院,担任中文教师,主要负责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对外汉语”“红楼梦赏析”等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学。不同的专业课程的侧重点也不同。对于新闻和传媒专业,学生本身的文学基础较好,思维活跃,故上课时侧重于文学鉴赏与理解,尽量扩大上课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课堂上多提问,多讨论,注重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深受学生好评。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注重口头表达以及书面表达能力的培训,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教学之余,努力提高科研水平,曾经申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项目以及校级项目,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篇。
2014年参加上海市首届应用型大学青年教师大赛,荣获三等奖。同年获得本校优秀教师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