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苡恝
|摘要| 公共艺术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高年级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实践中,与高等院校教育中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吻合。本文将从实际教学“公共艺术项目与研究”课程中的教学目标、内容、模式等方面着手,结合教育实际,谈谈该课程在运用项目教学法之后的认识、体会和思考。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公共艺术 实践教学
公共艺术专业在中国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学科,面向当代艺术事业和当代社会文化产业,参与社会的文化建设、参与大众化的文化艺术活动和文化艺术发展。因为新兴,它具有可探索性,有更大的专业理念与体系建构的可塑价值。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自2005年成立以来,一直关注对新兴学科及人才的培养。公共艺术专业在历经几番课程改革后,形成了一套系统并有效的课程体系。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高校教育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鼓励深入开展应用型研究和跨学科交叉综合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这使在公共艺术专业课程教育中要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实践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也因为这是一门新兴学科,课程的设置上更加灵活和大胆,有别于以往传统高校课程体系。我们除了课堂上理论内容教学外,创建了根据课程或实践项目的需要,利用师生团队以及社会力量,以跨专业、跨领域的创作实践,通过项目实施来带动实际教学的多维合作的教学模式。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及其特点
项目教学(Project BasedLearning,PBL),也称为“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在当今教育界非常流行。是指教师把一个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并让其独立或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从早期的资料搜索、现场调研分析、案例研究、草案提交、方案深化、制作与完善到最后现场展示及问卷分析,都由学生自主操作,教师在每个环节中作为项目的共同参与者起到引导、指导、解答的作用。因此,项目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学习的过程就是研究和实践的过程。摆脱了传统教学中教与学相脱节的缺点。教师将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项目的每一个过程中,让学生在实践工作的状态中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教师的指导,解决问题,学会自我学习。同时师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互动,在积极探索、富有创意、热情洋溢的交流中获取新思想和创造力。
二、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确定项目任务,内容重心分析
针对各个年级和课程需要,选择合适的项目,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在公共艺术专业四年级开设“公共艺术项目与研究”课程,对已经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并完成过2个以上小型虚拟项目的公共艺术四年级本科生来说,独立面对一个社会实际项目将非常有助于其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设计和社会工作所需要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四年级的“公共艺术项目与研究”专业课程中,教师将尽量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该课程在2013~2014学年的第一学期,引入了“水与空间对话”——朱家角国际公共艺术项目。该项目是由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发起,上海证大喜玛拉雅美术馆主办,以“水在亚太地区的环境及文化意义”为主题的多国公共艺术项目。该项目在2013年12月9日在青浦朱家角古镇展出,展览为期1个月,展出了来自墨尔本、上海、东京、利物浦的艺术家和我校公共艺术专业25位学生聚集在上海朱家角用视频、声音、装置、照片等形式完成的公共艺术作品,探讨关于我们生活的城市与地区是如何被全球气候变化、干旱及洪水所改变,同时也揭示了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水的本质意义及其文化重要性。在这次综合性、国际性的公共艺术项目中,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参与活动,同澳、英、日的艺术家一起对话,完成了6件大型户外公共艺术作品。
2.项目前期准备,数据调研分析
授课教师的准备和授课对象的准备是项目教学在准备期中所需要完成的两大工作。第一次课要有精彩的导入,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该项目的学习充满期待,同时也为后续的项目具体工作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水与空间的对话”项目,首先,授课教师必须了解这个实际项目,把项目的要求、调研的内容、调研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困难以及整个项目的时间节点都要清晰地告知学生。在此期间,教师要提出主题要求和调研计划,制订项目工作计划时间表,罗列出项目调研所需要的内容和条目。其次,要求学生开展实地调研工作,撰写调研报告。例如,关于朱家角的色彩调研报告中,学生运用在“综合色彩研究”课程中学习的内容,使用Pantone色卡,对古镇的地面、门窗、墙面、屋顶、公用实施、植被、船只、古桥等进行色彩的采集和分析,归纳古镇色彩的比例,对未来将要在古镇实施的公共艺术作品的色彩体系提供一个参考价值和引导价值。这套色彩规范,同时也为古镇日后的改建提供了系统的颜色使用的区间参考值,定义了朱家角古镇艺术及当地建筑设施的一个色彩范围(见图1)。同时,学生还根据朱家角的环境、气候、建筑设施、传统生活用品、传统当地纹样、地域文化等完成一系列调研报告。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是将知识和理论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一步一步思索探究,在实践中理解已学的知识、掌握并运用这些知识为具体工作服务,而不是只停留在书本纸面上。
图1 朱家角古镇艺术及当地建筑的色彩范围
3.项目制作阶段,提案深化分析
图2
首先,要对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一般以4~6人为一组设立项目制作小组。其次,在已经完成调研报告的基础上,提出初步草案。学生可以相互协作、取长补短,教师加以引导和鼓励,在此阶段,学生应把自己看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并站在艺术家的角度观察思考,参考调研结果,提出自己的艺术想法和构思。反复进行多轮预案的删选和头脑风暴后,每组将最终确定一两个提案并进行深化。例如,在“水与空间的对话”第二论草案提交的过程中,B组提交的方案《苔藓》(图2)。方案概念以苔藓为创作载体,将船体进行“包裹”。选取古镇常见的罗锅船,在船体覆盖满苔藓,放置在证大朱家角艺术馆岸边,种植在船体上的苔藓蔓延到艺术馆内,也可考虑在其他船只上进行局部种植,长出苔藓的游船在河道中穿梭。但在经过对苔藓的培植实验后,学生发现苔藓很难大面积培植,所以此方案在深化阶段被终止。
往往学生的提案在得到肯定后,并不意味着每个方案都会被实施。这些方案还将通过可行性分析(其中包括与当地居民的协调、作品的制作周期、环境因素、作品材料的选择等)、实验及模型制作、绘制三维效果图、作品预算等过程后,进入作品制作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不断地给学生鼓励,鼓励他们思考、发觉面对困难,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面对挫折后的再次接受挑战的信心。正如潘鲁先生所说:“教师由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途径的指路人、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和社会实践的引导者。”让学生从一个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一个主动学习者。
图3
4.项目展示阶段,问卷调查分析
当作品进入现场实施时,学生往往比较兴奋。但此时并不意味着项目已经成功完成。在“水与空间对话”项目中,《漂浮的乌托邦》作品(图3)就是在作品的最终实施过程中经历了一波三折。作品以草为媒介,将草坪放置在本不可能放置的河道上,以极少主义的艺术形式制造出16平方米的水上绿洲。意在提示一种无污染、无破坏的美好世界,引起人们对环境的新奇感和进一步的渴望,引发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警觉。作品从提案到材料选择与模型制作都非常顺利。在距离开幕还有3天的布展阶段,作品制作完成,一切相当顺利。但当小组成员在开幕前2天抵达现场时,发现作品被完全损坏。由于作品选择的点位最初位于朱家角主河道的起始端,呈“凸”字型,所以当往来船只驶离古镇狭窄河道区域后,立即发动马达加速驶入较宽的水域。原本平静的河面出现30~40公分的波浪,使得浮在河面的草坪大面积进水,随时可能沉没。在经过反复论证,最终选择更换点位,重新制作作品。万幸的是,连夜赶工后作品在开幕前夜完成,并且这个作品得到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两位教授一致好评。在这种真实场景中的体验和学习,学生学到的任何东西最终都是通过自己的构建、内化完成的,经验和技能的学习主要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
展览开幕,并不意味着项目完成。学生将在展览开幕后的两周内制作问卷调查表,以个人为单位,完成一定数量的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汇总,完成数据采集等后期整理工作,最终得到一份针对此次公共艺术项目的具有可信性、科学性的问卷报告。
三、关于公共艺术专业课程运用项目教学法的思考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对高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项目教学要求高校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大量进行项目实践,具备团队作业的能力,并与时俱进地更新知识,正确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当的角色。
第二,公共艺术专业的学生要打破传统美术生的概念,更新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并学会与团队沟通。
第三,项目教学的开展,需要依托具体社会企业的实际项目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因此高校需要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四、结语
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以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向导,将课堂内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工作中,理解、掌握并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法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特点。英国、美国、德国等西方高校对实践教学非常重视,教师和学生都将社会课题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途径。作为艺术设计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尝试在教学中进行项目教学法,但作为公共艺术专业的需要,项目教学法已经是教学环节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笔者将在今后的艺术设计教学工作中,继续探索更科学、合理、适合社会需求的公共艺术专业的教学实践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具备快速适应能力的专业人才。
成长历程
基本情况
汪苡恝,女,艺术哲学硕士。自2002年以来,先后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都柏林理工大学就读,并分别获美术学学士、艺术哲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画、插画、公共艺术。
现就职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主要讲授课程为“空间造型基础”“平面形态构成”“插画艺术”“公共艺术项目与研究”。先后参与了“再造景——浦东三林塘公共艺术项目”“汇源聚韵——上海后世博公共艺术项目概念研究”“城市广场——英国切尔西公共艺术项目”“城市广场——上海MoCA当代艺术博物馆公共艺术项目”“水与空间对话——朱家角国际公共艺术项目”“标本——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朱家角公共艺术项目”。获得了2012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参与了2013年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专项经费项目“多维合作的公共艺术项目制教学平台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