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双语家庭阅读欢乐多

双语家庭阅读欢乐多

时间:2023-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果然到豪豪2岁生日之后,我惊喜地发现他似乎突然间对我说的中文词就增加了很多,甚至开始说一些简单的句子。或许有人会认为双语家庭可能在沟通和交流上有很多不便之处,其实不然,双语家庭由语言带来的乐趣是其他家庭所没有的,那种乐趣会让家庭氛围更加活跃,加深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豪豪上幼儿园后,我每天晚上临睡前都会教他读唐诗。

豪豪的2岁生日一过,我突然发现他在自我表达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之前我一直对他说话能力不如同龄小朋友有些担忧,总想着是不是因为我们的家庭生活中使用双语。

尽管理论上我知道小孩子在5岁之前学习语言时,不会因接触多语种就产生语言混淆,可是虽然我有在幼儿园可以切身观察的便利,但毕竟也没有24小时跟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一起,我的这种案例观察存在空白期,不能绝对确认。因此即使懂得那些理论,但真到了儿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我也有些忐忑。

我的小侄子比豪豪大4个月,那时他已经会背唐诗和《三字经》了,而豪豪还处在仅会说词组的阶段。有一次,去幼儿医生那里给儿子做身体检查,医生判断他身上不存在生理功能的发育问题,而且开口说话的能力相对正常情况来说其实还有一点提早。

果然到豪豪2岁生日之后,我惊喜地发现他似乎突然间对我说的中文词就增加了很多,甚至开始说一些简单的句子。更让人开心的是,他对爸爸说话时是用英文,看到我却自然地开始说中文。通常情况下,如果我和他说的是中文,他的回答也是中文;如果我问他用的是英文,他也会用英文回答我。而且他开始大量地学习和重复我跟他爸爸所说的话。

有一天我带豪豪去看球赛的时候,也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我的一位老朋友在赛场做义工,义卖一些饼干来支援球队。我就带着豪豪去帮忙,我用中文对豪豪说“别人递过来一张一元的纸币时可以给他一块饼干”,并且指了指饼干。他看着买饼干的人,接过钱后先用中文说了一句“一元钱一块饼干”,然后拿起饼干给那个人,又用英文说了一句“one dollar one cookie”。我们一群人都笑了起来,那几个啦啦队的小姑娘更是觉得他太可爱了,欢喜地过来抱他。

看着这群小姑娘围着他,我也就放心地和老朋友聊起天来,和他们已经有段日子没有见面了,感觉有很多话要说。说着说着,我们就说到了做母亲的都是负责演坏人的,父亲都演好人。当时我们是用英文聊天的,豪豪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到我的身边,夹杂着中文和英文问:“妈妈is a bad guy?”(妈妈是个坏人吗?)朋友立马解释说:“你的妈妈不是bad guy, she is a good girl。”他学着豪豪的腔调,很是好笑。豪豪倒是不觉得好笑,歪着脑袋继续说:“妈妈不是good girl,妈妈是good妈妈。”

我们几个听完后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就让他去继续给我们招揽生意。

或许有人会认为双语家庭可能在沟通和交流上有很多不便之处,其实不然,双语家庭由语言带来的乐趣是其他家庭所没有的,那种乐趣会让家庭氛围更加活跃,加深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豪豪上幼儿园后,我每天晚上临睡前都会教他读唐诗。用了一个星期,豪豪会背《锄禾》了,但是他在背的时候总是需要我给他一点提醒,我一说“锄”,他就会“禾日当午”地接下去。

有一天,我们正在背唐诗,他爸饶有兴趣地跑过来坐在我们身边,鹦鹉学舌般地跟着豪豪念。本来豪豪也是看着书跟着我念,他爸这么一掺和进来,尽冒出来一些走音的中文,他主要是不会四声。估计豪豪听了之后觉得不对,就对着爸爸说:“No, no,不对,是‘锄禾日当午’,不是‘促和’。”

“噢,不对?促和日……”豪豪的爸爸也是个善于接受他人意见的人,就跟着豪豪又说了一遍,但发音还是不对。

豪豪急了,用小手拍了拍爸爸的肩膀,对爸爸说:“Daddy, daddy,不对,看我,是‘锄禾’。”说的时候他还把头扭了一下,因为我教他的时候也是学着古人的样子按照声调摇头晃脑的,所以他也这样教他爸。

我在一旁看着这对认真念古诗的父子俩,眼泪都笑出来了。豪豪还真有耐心,一遍又一遍地纠正着爸爸。豪豪的爸爸也愿意配合,学着豪豪的样子摇头晃脑地念着极其不标准的唐诗。

还有一次,豪豪和爸爸洗完澡后,在洗澡间里大喊大叫,我推门进去一看,这两人在进行浴巾争夺战。那几天气温突然下降,天气转凉,我心疼儿子,怕他着凉了,他的咳嗽还没有完全好。男人就是这么粗心,根本就考虑不到这些细节,我拿了一条浴巾披在豪豪身上。突然,儿子指着膝盖对我说:“痛痛!”

我一看,原来他的膝盖上多出了一块伤痕,想必是在外面玩耍的时候跌破的,看看也不是很严重,我就用药膏给他涂抹了一下。老公好奇地凑过来,用英文问我说:“‘痛痛’是什么意思?”我正想回答他,就看到儿子高傲地抬起头望着他爸爸说了一句:“Hurt!”我和老公傻傻地看着他,又对望了一眼,继而爆发出一阵大笑。

儿子也傻傻地跟着笑开了,从我的怀里挣脱了出去,重复着“hurt,痛痛”,跑进了他自己的房间。老公跟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了他:“你是在教我中文吗?痛痛!”听着老公那洋腔洋调的中文,我忍不住又笑了起来。

临睡前,我们总是习惯给儿子讲些小故事,英文的故事书他就会很自然地给他爸爸,中文的故事书给我。不知道是因为儿子开始意识到两种语言的不同,还是因为他好奇爸爸为什么不懂他说“痛痛”的意思,他拿了一本中文故事书给他爸爸,我开始还以为他拿错了,就从他爸爸手中接过故事书,正准备讲给他听,他一把抢过我手中的书,交给他爸爸,笑嘻嘻地说:“给爸爸。”

他老爸一看儿子那坏坏的表情,就故意把书拿过去,然后念上一串自创的语言,还装作一副很认真的样子,一页一页地翻着书本。豪豪“嘎嘎”地笑着,一边听着他爸爸的奇怪语言,一边在床上打着滚。这情景让我想起了《西游记》中的场景——唐僧念着紧箍咒,孙猴子抱着头在那里到处翻着跟斗。不同的是,儿子是抱着笑疼了的肚子在那里打滚。

看着儿子笑成那个样子,老公也跟着傻傻地笑着,还用中文追着儿子问:“对不对?”儿子很坚决地一次又一次地回答着:“不对。”老公跟着就问他:“为什么不对呀?”儿子一本正经地坐直了身体,把书从老公的手中拿了回来,递给了我:“给妈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