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直言面谏的萧颖胄

直言面谏的萧颖胄

时间:2023-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萧鸾是我国南朝时齐的皇帝,称之为齐明帝。由于齐明帝身体力行,社会、官吏的奢华侈靡之风大有改变,社会一时呈现出平安景象。开宴之时,明帝赞扬文武百官为皇帝效忠,尽心职守,厉精图治,使国家兴旺发达,万民乐业。“那我就不敢隐瞒,直言面奏。”齐明帝萧鸾听到这里,一下子变了脸色,酒已半酣的文武百官一个个吓得像木鸡一般,个个都为酒席上的直言勇谏者捏着一把汗。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弟子规》

萧鸾是我国南朝时齐的皇帝,称之为齐明帝。他夺取帝位之后,杀了不少人,特别是疑心太重,先后杀了自己的尚书王晏,大司马王敬则,前两个皇帝的十个儿子,统统被他杀光。但此人却厉行节俭,坚决反对当时奢靡之风,事事从自己先做起,自己在节俭方面做不好的地方,下臣提出他能诚心改正,这又是历代皇帝中少有的。

萧鸾登上帝位后,把前朝武帝新盖的林苑完全废去,改为良田以种谷,把田地还给百姓。他说: “夺百姓口中食、住之宅、身上衣,为自己一时享乐,这是最大的无道。”把原来朝廷中制造的马车、大轿、龙船上所装饰的金银,下令统统挖下来,归还国库。他自己的衣食十分节朴,不让太监给他做太好的膳食,逢年过节,没有他的指示,什么人也不敢随便给他加菜。他下令给管膳食的太监,每餐菜不过五,就是不能超过五样菜。一年元霄,京都中张灯结彩,家家户户喜庆元霄节,宰猪杀鹅,喝酒宴宾,一派热烈景象。而宫墙之内,无灯无彩、无酒无席,冷冷清清,没有一点节日的样子。一个新来管膳食的太监,快到给皇帝用膳的时候,还没有接到指令加菜。他想,百姓小民在这种节日也要治办丰盛酒席,当今皇上难道就不可稍加点菜肴吗?便擅自作主,给齐明帝多加了三个菜,共成为八碗,当菜饭上去以后,齐明帝见不得诏令,便给他多加三个菜,立即叫侍官追询查问,当侍官查清之后,如实上奏明帝,明帝说:“念他是新来首犯,不予治罪,赶出宫廷,永不录用。以后再有违反,必诛无疑。”从此,谁也不敢违反明帝的规定。

一年端午节,建康城中热闹非凡,宫中还是没得到皇帝的指令,无歌舞管弦,也无豪华酒宴,完全是一派清朴节俭的平日气氛。管膳食的太监想,若给皇帝用膳像往常一样,这就少了节日的气氛,若是给皇帝多加酒菜,又怕皇帝怪罪,他左思右想,便想出来一个办法: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给皇帝做一个精致、丰富、美观的特大粽子,这样既不违反“菜不过五”的规定,又使内容丰富。他派手下人,想尽方法,把各种美味佳肴都巧妙地包进粽子里,让皇帝剖开粽子,便能吃到各色精致的菜。当粽子做好之后,果是天下一绝,其色彩艳丽,犹若桃花,形状美观,犹若菱角,而香味扑鼻,让人馋涎欲滴,有猪腿一般大,上面还有“端阳喜欢”几个字。当献上给齐明帝之后,齐明帝也赞道:“好粽子!好粽子!”一看,又只这一道菜,也没违反规定,而剖开却有多种美味。齐明帝想责怪吧,又觉得没有什么根据,不责怪吧,它确实违反了自己的规定。他沉思片刻后说: “制粽之人,用心良苦,如此佳作,世所罕见,我不能不给予赞扬。这一大粽子,实际是我两天的食粮,现在要你们把它一分为四,我每餐只能食用一块。”他旁边侍候的太监说:“皇帝不必太俭,一年只一次端午,百姓小民都要喜庆一番,你多吃一点,也是常理。”齐明帝说:“天子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天下,我提倡节俭,不从我做起,天下人是不会认真去做的。”

平日的生活中他确实这样去做。宫中人为他准备洗澡用的皂荚水,用剩下的他要太监不要倒掉,留着下次再用。正月初一,大臣们要给皇帝送来敬贺礼品,他事先下谕,只能送不值钱的,不能送奢华昂贵的东西。一年,一位大臣给他送来了一件银制的温酒用的酒具,价钱并不昂贵,只是做工十分精巧,众大臣见了都赞口不绝。送礼人想,明帝也一定会满意的。可是,当齐明帝看了之后,不仅不赞扬,反而十分生气,叫手下人把银器砸碎。决不能让奢华之风进入宫中。后来,还是上尉萧颖胄劝说道:“酒具精雕细刻就是浪费奢华,皇上又将他砸烂,更是奢华之上又加奢华,这不是错上加错了吗?”明帝一想有道理,才把它留下来送给府库变卖。

又过几年,国家无事,农业接连几年丰收,边境相对平安,人民从战乱、灾荒、劳役的苦难中有所解脱,生活有所改善。由于齐明帝身体力行,社会、官吏的奢华侈靡之风大有改变,社会一时呈现出平安景象。在动荡不安的南朝,这也是很难得的国泰民安时期。齐明帝也十分高兴,当新春佳节到来之时,他下令宴请文武百官,宫中举办了从未有过的盛宴酒席,一时显得该年的春节特别隆盛。开宴之时,明帝赞扬文武百官为皇帝效忠,尽心职守,厉精图治,使国家兴旺发达,万民乐业。百官之得宠者,也颂扬齐明帝恩德如天,厉行节俭,倾听下民心声,采纳众谏,使国家法纪严明,奖惩合度,最后齐明帝说:“今日新春佳节,我与百官万民同乐,酒席之中不分君臣尊卑,希望人家畅怀痛饮,不拘法礼。”百官见皇帝难得如此宽待,也杯瓶交递,欣喜无比,气氛少有的融洽。明帝也叫贴身亲信给百官一一赠酒,以表君臣的心意。在这轻松、热闹的酒席中,只有一人不卑不亢,好像对丰盛的酒席视而不见、食而无味,又好像心有要事,默默难言,焦愁不堪。精细的齐明帝萧鸾也看到这位大臣的神态,便一直走到他席前问道:“上尉今日为何闷闷不乐?是不是有烦难的心事?”“启奏圣上,小臣确实有一疑虑难解的事郁结心头,又不敢说,又难以丢开,所以,难以开怀畅饮。”“有什么事何不一吐为快,我如能帮你排解,也是寡人平生一大乐事!”“当今新春佳节之时,满朝上下和乐融融,我一说出来,必扫大家的酒兴,还是改日面奏圣上。”“上尉不必担心,没有什么事会使我们扫兴的!如今国富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无灾荒、战乱、饥馑,还有什么会扫我们酒兴的?”

“那我就不敢隐瞒,直言面奏。”那人便大声说道:“圣上不知是否记得前朝留下的车、轿、船上镶饰的金银美玉何处去了?”“是我下旨叫全挖下来送给府库去了。”“圣上又是否记得一年新春,百官送礼朝贺圣上万福,有一精制的银酒具圣上见了之后,如何处置的?”“记得,我要下令砸碎,但是听了你的劝说,才送给府库变卖。”“那请圣上看看,今日酒宴之上,所用杯盘食具,为何物所造?”齐明帝萧鸾听到这里,一下子变了脸色,酒已半酣的文武百官一个个吓得像木鸡一般,个个都为酒席上的直言勇谏者捏着一把汗。

突然,明帝大声说道:“上尉一谏,我如梦初醒。常言说,九十而半百。我俭朴一生,不想今日违例,是寡人的过错啊!来人,把席上的金银酒具统统撤去,换上陶瓷用具。从今以后,寡人如有奢靡,群臣人人可以当面批评。”

群臣一片欢呼颂扬声,酒宴在换下银具之后,相乐如初,直言面谏者是谁?就是劝明帝留下酒具的上尉萧颖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