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康熙酷爱科学

康熙酷爱科学

时间:2023-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康熙帝十分爱好自然科学,一有余暇,就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力求把握其中的原理。这时康熙皇帝已经30多岁了,但学习的劲头依然很高。由于努力学习,康熙对自然科学知识,特别对数学、天文学和测量学方面了解较多。事实上,康熙帝亲自领导的全国大地测量,有两件事是非常有意义的。康熙帝能身体力行学习科学,利用科学,亲自领导具有科学意义的工作,这种探索精神,在中国历代封建社会中是少见的。

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缓。

——朱熹

康熙帝(1654—1722),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他是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二个皇帝。他8岁即帝位,15岁亲政,直到去世。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罕有的能身体力行学科学的皇帝。

康熙帝十分爱好自然科学,一有余暇,就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力求把握其中的原理。他兴趣比较广泛,对中国历史、文学有相当的鉴赏能力;又喜欢美术,推崇程朱理学;而在天文、历史、数学方面,也有比较好的基础。因此,当他接触西方科学的时候,态度是积极的,而且自己也渴望学习这些知识。他早年师从南怀仁,学习欧几里德几何学,每天听讲,孜孜不倦。后来又学习测量、天文、物理和医学,在宫中设置了研究化学和药学的实验室。

南怀仁去世后,他又请耶稣会传教士白晋和张诚在内廷讲学。在讲授之前,先令他们学好满文和汉文,而康熙帝自己却不学外文。传教士讲授的学科有测量、数学、天文、解剖学和哲学等。张诚在到北京的第三年即将几何、三角和天文方面的书籍译成汉文和满文印出,作为教科书和供皇帝阅读之用。这时康熙皇帝已经30多岁了,但学习的劲头依然很高。

由于努力学习,康熙对自然科学知识,特别对数学、天文学和测量学方面了解较多。例如他能评论著名数学家梅文鼎的著作,曾召见梅文鼎畅谈历象算法;能计算河道闸口流水昼夜的多少;能用日晷仪画出正午日影的至处,经检验一点不差。在他58岁那年,巡视大运河时,康熙决定在筐儿港建筑一座拦水坝,随后就在河西务(今河北省武清县东北、运河西岸,当时是漕运要冲)登岸步行1千多米,亲自设置测量仪器,确定方向,钉下椿木,记录测量结果。

在康熙皇帝的直接领导下,利用耶稣会传教士科学技术方面的长处,清朝的学者与他们合作,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除了制定并颁行《康熙永年历》,编著《数理精蕴》、《历象考成》外,康熙还亲自领导完成了全国地图的测绘。

那是在中俄缔结《尼布楚条约》之后,康熙帝见到一幅亚洲地图,图中关于清朝满洲地区的地理知识相当缺乏,于是便有开展测绘工作的打算。后来他从广州购入仪器,每到东北和江南各地巡视的时候,就命随行的外国传教士先测定经纬度。在条件成熟之后,他命耶稣会传教士先测京师附近地图,由他亲自校勘,认为远胜旧图,才下令由中、西两方人员组成测绘队进行全国地图的测绘。

全国地图的正式测绘是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开始的,由法国教士白晋、雷孝思和杜德美等人率领。先从长城测起,然后测北直隶,再测满洲地区。为了加快速度,公元1711年康熙命增添人员,分两队进行。因此关内十余省,包括西南、西北广大地区,约用五年时间先后峻事。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一份具有相当水平的《皇舆全图》终于绘成了。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当时欧洲各国的大地测量,有的尚未开始,有的虽已开始,也未完成,而中国却在18世纪初期完成了全国性的三角测量,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列。

事实上,康熙帝亲自领导的全国大地测量,有两件事是非常有意义的。第一,是尺度的规定。康熙为了统一在测量中所使用的长度单位,规定以200里合地球经线1度,每里1800尺,因此每尺的长度就等于经线的百分之一秒。这种以地球的形体来定尺度的方法是世界最早的,法国在18世纪末才以赤道之长来定米制的长度;第二,是发现经线一度的长距不等。康熙四十一年实测过中经线上由霸洲到交河的直线长度,后来在康熙四十九年又在满洲地区实测北纬41度到47度间的每度直线距离。这些测量都可以得出纬度越高,每度经线的直线距离越长的结论。如北纬47度比41度处测得的每度经线的长度大258尺。这是过去的测量中从未得到的结果。这一结果曾遭到欧洲一些学者的怀疑,后来得到证实。这是世界科学史上一件值得纪念的大事,所取得的成就,在当时世界上可以说是第一流的。

康熙帝能身体力行学习科学,利用科学,亲自领导具有科学意义的工作,这种探索精神,在中国历代封建社会中是少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