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会学生讲道理

教会学生讲道理

时间:2023-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确实,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学着“讲道理”是件又陌生又困难的事。其实即使责怪他人不讲道理的人,自己也不会讲道理。很多这样的人不但不讲理,而且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不讲道理。那么,最应该强调客观事实,秉笔直书的史书,总应该样讲道理讲逻辑了吧。在我们民族的不少人中有着“不讲理”的思维恶习。而一百年前的胡适先生,更是尽其一生试图和国人讲道理,和政府讲道理。

中国的百姓在争吵时,常常有一句口头禅:“你怎么不讲道理?”

确实,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学着“讲道理”是件又陌生又困难的事。其实即使责怪他人不讲道理的人,自己也不会讲道理。很多这样的人不但不讲理,而且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不讲道理。所以,凡遇到争议,要提出自己主张的时候,我们的习惯是放大自己的声音,先在“气势”上压过别人再说,至于自己的主张有没有依据,合不合乎逻辑,是无所谓的。

在中国,什么样的文章被认为是好文章呢?比如《古文观止》是公认的好文章的积集。其中有一篇被赞美为“立论严正,理直气壮”的文章。那篇文章叫《讨武曌檄》,是大唐才子骆宾王起草的。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号召人们讨伐武则天,要人们同他一起推翻武则天的统治,这样严重的大事,自然要讲道理让人信服。那么他是怎样写的呢?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

首先以武则天低贱的出身“切入”,再以她的私生活“展开”。什么做过唐太宗的下等妾婢啦,和太子有过不正当关系啦。整篇文章针对武则天的批判部分,有近三分之一都是这些东西。且不问,这些个人的私事有没有根据。至于武则天作为一个统治者,在治国理政上的所作所为、是非得失,更是只字不提。这么一长串看起来很有气势的话。说白了,和街头吵架的时候开口就是“你是个贱货”别无二致。

当然,这本来就是在即将开战的背景下,为讨伐敌人而写的一篇檄文。追求在气势上压过对方是可以理解的。那么,最应该强调客观事实,秉笔直书的史书,总应该样讲道理讲逻辑了吧。且看有的书是怎么书写的。

请看被鲁迅誉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史记》吧。以《屈原列传》为例,全篇不过一千多字。这么短的篇幅,又要介绍秦楚相争的背景,又要讲述屈原一生的事迹遭遇,关于事实的信息量已经不能再简单。然而其中却还大量掺杂了“太史公”司马迁的评价性文字。例如: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像这样大量的排比,比喻,充满了个人主观感情的句子,和那些客观发生的事实混在一起。说得好听点,叫“夹叙夹议”。结果则是读者根本分不清哪些是真实发生过的事实,哪些是司马迁个人的观点。看完这一大堆歌颂忠诚和骂奸佞的文章之后,如果你想知道屈原和上官大夫的政治理念到底有什么分歧?究竟谁是谁非?对不起,还是一笔糊涂账,根本没有道理可讲!

在我们民族的不少人中有着“不讲理”的思维恶习。直到近现代,我们还是很难逃出这样的思维圈子。许多人们耳熟能详,以至于被选入语文课本的“权威”和“经典”文章,也照样到处充斥着逻辑硬伤。

一种是自创新词,吓唬读者。比如一向曾经被我们的教材奉为所谓的“议论文”圭臬的《拿来主义》,一开始就批评刘海粟、梅兰芳到外国去展览表演,做文化交流的行为。称这是“送去主义”,至于为什么国际交流就是送去主义,送去主义好不好该不该有没有错,送去主义到底是什么,内涵是什么?外延是什么?一点不说明不论证。而且紧接着马上说:如果一味“送去”,好比煤矿挖完了,我们的子孙将来只好给人磕头,讨要点残羹冷炙。本来文化的输出和煤矿这样的实体资源的流失不是一回事,怎么一下子物质掠夺与文化交流成了一个东西?而且,这一切都没有论证,就是说没有讲道理。

然而,我们的教师对此不去质疑,反而赞美这样的文章犀利、深刻。将这些新造的词分析得天花乱坠!并且编出奇奇怪怪的习题来考学生。造成思维的极其混乱。

还有一种是,为了某些目的,不顾事实地胡编乱造,公然造谣。例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之类。为了拔高历史人物,强行附加给他们一些庸俗的“道德”形象。比如把居里夫人写成了像个修女般的卫道士。

“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但她对这种热闹不屑一顾,她每天到得最早,坐在前排,给那些追寻的目光一个无情的后脑勺。她身上永远裹着一层冰霜的盔甲,凛然使那些‘追星族’不敢靠近。”(《跨越百年的美丽》)

作者故意把努力学习、工作和正常的爱美、恋爱的人性需要对立起来。仿佛要做居里夫人这样伟大的人物就得要反人性。殊不知只要翻翻居里夫人的传记,就能看到她十八岁时就因为恋爱受挫,几乎要自杀。而在丈夫皮埃尔死后,又曾经冒天下之大不韪和皮埃尔的学生郎之万陷入过浪漫史。我们似乎在告诉孩子,为了“议论”而对事实进行藏匿和欺骗,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事实上,正是因为居里夫人执着的个性,求真的态度,不掩饰她内心的真实,才造就了她科学上的成就。这是事物的两面,在生活上,在世俗的道德标准下,居里夫人的某些举动并不能被提倡,但在科学的追求上,恰恰是这样的个性成就了她。

在西方,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孩子就要学习怎样区分“事实”和“看法”的不同。例如“冰激凌是凉的”属于事实,而“冰激凌好吃”则属于观点。这样的思维训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批判精神。当他们看到一个主张的时候,会敏锐地去关注它所基于的事实是什么,是不是站得住脚。另一方面,也是在培养他们的宽容精神,因为他们从小就懂得,事实是一回事,而对事实的看法即观点是另一回事,观点没有绝对的对错,可以因人而异,因不同的角度和立场而异。可以讨论,辨析,求同存异,而不是你对我错,你死我活的。例如,李白是唐朝人,这是绝对的事实,至于李白的诗是不是篇篇出色,则是一个观点。李白是唐朝人,这是事实,说李白是天才,这是观点,是看法。说李白因被人妒忌才被赶出朝廷,这更是观点。

如果缺乏这样基本的思维习惯,从小习惯于读不讲道理的课文,写不讲道理的作文,将来长大也不可能成为一个讲道理的公民。这样的人,会被“抢盐防辐射”之类的谣言所欺骗,或者被“不转不是中国人”所煽动。他们既不能质疑权威的言论,也无法宽容不同的意见。在他们眼中,逻辑和道理,远没有权力大,声音大或者拳头大更为重要。

当然,中国几千年文明并非没有出现过理性的光芒。春秋时代的名家,乾嘉年间的考据学派,都已经露出了理性实证治学的微光。而一百年前的胡适先生,更是尽其一生试图和国人讲道理,和政府讲道理。“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他们的思想自然是有影响的,但要真正普及,绝非易事。非理性的洪流是如此强大,因为“讲道理”并不是一件容易掌握的事,启蒙是艰难的。

我们的学生需要从头学起。从学会区分事实和观点开始,学习演绎推理的规律,学会形式逻辑的基本常识,学会发现和避免犯下那些常见的逻辑谬误。而这些,才是议论文写作教学真正的使命。

孙老师发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情况,这本《形式逻辑与高中议论文写作》,正是在试图完成这样的使命:教会学生讲道理。根据叶圣陶的《文话七十二讲》,凡是“评论事物,发表主张”的就都属于议论文。书中强调议论文的主张必须“有理有据,透彻地反复论证”,也就是必须“讲理”。然而,我们以往的议论文教学,却深受“不讲理”的“檄文”传统的影响。往往纠结于“总分总”的结构套路,排比和对比,举例论证和说理论证之类肤浅的知识点上。

其实,不讲道理的文章,修辞手法用得越是好,就越是蛮横霸道,叫人百口莫辩。“文革”时要批臭一个人,惯用的做法就是先偷换概念、曲解意思,再批判被曲解的内容。另一种手法就是扣上一顶帽子,比如“反动派”“黑五类”“二月逆流”“反攻倒算”之类,然后再以你反动为理由把你打倒。不需要理由,不需要论证过程。

而这本议论文写作论著,终于一改浅陋无理的弊病,直切议论文真正的灵魂:逻辑。议论文固然可以运用艺术和修辞手法,可以类比,可以排比,但内在的“理”也就是“逻辑”不能被破坏。在使用类比的时候,两件事物必须要有真正的相似点,而不能偷换概念,不能以偏概全。而且这些论证方法只能是起辅助作用,不能唱主角。所有的论据只有经过了考证,才站得住脚;所有的论证只有合乎逻辑的规律,才有力量。这样的训练,意义不仅仅在于改变文风,不仅仅在于学习写作文。更大的意义在于改变我们中国年轻一代的思维方式。将来当他们读书的时候,当他们为人处世的时候,都能融入这样的思维习惯,他们的人格就已经被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此之谓“陶冶性灵,变化气质”。思维训练是培养年轻一代认识世界的正确方式,而一个世界观正确的人,人生观和价值观才会正确。这也就是儒家说的“格物致知”,然后才能“正心诚意”的原因。

我与孙老师相识多年,她后来成了我文科基地的学员,她的勤奋好学、认真负责、积极进取的精神,让我敬佩。我与她是邻居,每天看到她天不亮就去学校,到天黑才回到家,她书房的灯光要亮到深夜。她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深深地感到逻辑思维训练的重要,进行了大胆的教育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在把她多年的教育经验加以整理总结,编成了这样一本鲜活的书,几乎是手把手地在引导读者。年轻的教师,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示,在没有很多积累的初入职的阶段,甚至可以直接使用这本书。这,也正是这本书的功德之所在。

总之,到今天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育是欠缺的,所以这本书有着重要的价值和非同小可的意义。更希望这本好书,能帮助同学们擦亮眼睛,学会思考、学会写议论文,做个真正讲理的现代公民。

是为序。

黄玉峰
2016年10月15日于复旦五浦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