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段是文章的构件
文章的构件是指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文章学认为普通文章有五个层次,即篇的层次、章(结构段)的层次(段与段的关系)、语段的层次(句与句的关系)、句子的层次和词语的层次。其中,语段的层次最关键。语段的分解可以构成句子和词语,而语段的连缀则可以构成章、篇。
语段(或句群)一直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段首先是人的思维的基本单位。人的思维内容围绕着一个话题展开,是连续的和完整的。人的思维,绝不会是单个词或孤立的句子,而是由多个句子组成的集合体。所以人的思维单位不是词,也不是句子,而是由多个句子组成的语段。
无论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是人的思维的外在表现。书面语言更能体现人的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文章虽然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但作者在具体写作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某一个词或某一个句子,而是自己脑子里一小段一小段的想法。这一小段一小段的想法连缀起来就组成了篇章。语段的中心是“话题”,它是切分语段的依据。
二、文章的要素:主旨、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方式和文体
1.主旨:即文章在如实反映客观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包含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评价以及文章的主要写作意图、主要内容的核心。古人曾叫做“主脑”或“文意”。
任何普通文章都有主旨,主旨在文章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一篇文章没有主旨,那么它就只能是句子的堆积,也就不能称其为文章了。每位作者在提笔写文章的时候,写作目的都是十分明确的,赞成什么,否定什么,要高扬什么,要鞭挞什么,无论是直抒胸臆,还是需蕴藉委婉,都应该在文章中有所体现。正如清朝刘熙载的《艺概·经义概》所云:
凡做一篇文章,其用意皆可以一言以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是也。主脑既得,则治动以静,治烦以简,一线到底,万变不离其宗,如兵非将不御,射非鹄不志也。
2.材料:即写进文章里的材料,具体来说,材料是组成文章本体的,用来体现主旨的内容的,包括人物、事件、景物、事例、数据、道理等材料。它应该有两个特点。
首先,信息量大。就是用尽量小的篇幅来表达尽量多的内涵。给人的感觉是充实的、实在的。
其次,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标准。新闻性的文章,如通讯、新闻、报告文学,其材料要求是“真、新”。议论文或学术论文,其材料要求是理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以保证强有力的说服力。
3.结构:即文章内容的组织构造。是作者根据表意目的的对材料进行的有机组合编排。
对“元朝乐府”有个看法流传很广,“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
它的意思是:文章的头要像“凤头”,漂亮、俊秀,以便强有力地抓住观众的注意力,笔墨清晰、精炼、奇俏,故以凤头相喻。体干要像“猪肚”:饱满、充实;尾要像“豹尾”:结实、有力。
“兵形象水”是《孙子兵法》里的见解。清朝刘熙载认为“兵形象水,惟文亦然。水之发源、波澜、归宿,所以示文之始、中、终,不已备乎?”这样的比喻也很给人启迪。
南朝刘勰认为:“夫画者谨发而易貌,射者仪毫而失墙;锐精细巧,必疏体统。故宜诎寸以信尺,枉尺以直寻,弃偏善之巧,学具美之绩:此命篇之经略也。”
其意是:但是假如画师画像只注意毫发,便反会使容貌失真;假如射手只看准一小点,便会注意不到大片的墙壁。所以,应该舍去一寸来注重一尺,放弃一尺来舒展八尺;也就是说,应该牺牲文章中片面的无关全局的小巧,而争取文章全面的美好的功绩:这才是创作的主要方法。刘勰将结构提升到创作文章的“经略”的地位,由此可见他对结构的格外强调。
进一步来说,结构的内容,包括首尾开合、过渡承接、层次波澜、繁简疏密、明暗虚实等。刘勰在《文心雕龙·附会》里有这样的阐述:“何谓附(辞)会(义)?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若筑室之须基构,裁衣之待缝缉矣。”
“总文理”,即统帅命意,围绕一个纲领并使文章有条理。
“统首尾”,即首尾联系呼应。
“定与夺”,即决定内容材料的取舍。
“合涯际,弥纶一篇”,即组合、衔接各部分,连缀成篇。
“使杂而不越者也”,即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不散漫(越:指文章层次互相侵越。)
“若筑室之须基构,裁衣之待缝缉矣”,即像建筑一样需要打好基础竖立起框架,裁衣需要细针密缝一样。
连起来看刘勰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叫做“附会?”附会,即附辞会义,就是指综合全篇的条理,使文章首尾连贯,决定写进什么和不写什么,把各部分都融合起来,组织成一个整体,做到内容虽复杂,但层次还是很清楚。这就好比建筑房屋必须注意基础和结构,做衣服也少不了缝纫的工作一样。
刘勰还认为,“凡大体文章,类多枝派;整派者依源,理枝者循干。是以附辞会义,务总纲领;驱万涂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扶阳而出条,顺阴而藏迹;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此附会之术也。”
其意是:一般说来,文章像树木有许多枝叶,江河有许多支流似的;整理支流的必须依照江河的主流,整理枝叶的必须遵循树木的主干。所以,在写作上整理作品的文辞和内容,也应该提纲挈领,把许多不同的途径都会合成一条道路,把各种不同的思绪都统一起来;使内容虽丰富而不至次序颠倒,文辞虽繁多而不至纷如乱丝。文章中有些应该突出,像树木在阳光下枝条招展;有些应该略去,像树木在阴暗处枝叶收敛。总之,要使全篇自首至尾都完整周密,内容和形式紧紧结合成一个整体,这就是所谓“附会”的方法了。
结构的方式:时空变换式(《小石潭记》);发展过程式(《背影》);情感流动式(《荷塘月色》)(这三种记叙文里较多);复合式,即以事物内部各个侧面之间的联系为线索,或者说以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线索,复合式又可分为: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多用于议论文和说明文)
结构的原则:其一是服从性,必须服从表达主旨的需要,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文章内容“杂而不越”。还有,必须服从文体特点的要求。记叙性文体的特点在于通过叙述、描写来展示事件,表现人物,一般应按事件产生、发展或人物活动的时空顺序安排结构;议论文重在剖析事理,阐明观点,一般应按揭示事理内在联系的逻辑顺序安排结构。当然,由于作者写作目的和文章内容的不同,同类文体,结构往往也各异,如记叙文体,记叙、倒叙、插叙补叙都可以,但总原则要服从文体特点。
其二是整体性,任何文章的结构必须完整,头尾呼应,有始有终,不能残缺不全,即“首尾圆和”;还有各部分之间和谐统一,不能让局部破坏文章整体功能的发挥,层次之间衔接紧密,即“条贯统序”。
其三文章结构有一定规律可循,但也不能过于拘泥某些方式,在写文章时,遵循“定体则无,大体则有”的原则,有所变化,多姿多彩。
4.语言:一是要得体,二是要有美感。所谓得体,即要合乎特定的语境和文体特点。语言的美感,有两种内涵,一种是华丽的美,辞藻优雅,如《荷塘月色》;另一种是朴实的美,词汇普通,但恰如其分,如《背影》,为什么恰如其分,因为它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述了父子真情,同样达到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5.表达方式:在文章中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
6.文体:即文章的体裁样式,是构成文章的一种形式方面的要素。它的形成和发展是由文章的写作意图、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文章的社会功用决定的。我这里说的文体,是指非文学类文章,即除了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戏剧、散文、诗歌之外,还有五类文体。
①新闻类,下属消息类,如动态消息、人物消息、综合消息、快讯、简讯、新闻集锦、答记者问、现场短消息等。
通讯类,如人物通讯、人物记事、人物专访、工作通讯、参观记等。
评论类,如社论、专栏评论、观察家文章、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编后记、述评等。
②礼仪类,礼仪是礼节和仪式的总称。这类文章包括请柬——请客用的通知书,祝辞——对人对事表示祝贺的言辞或文章,题词——为了留作纪念而题写的文字,讣告——报丧的,悼词——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悼念性文章,碑文——刻在碑上的纪念性文字,对联(春联、挽联、喜联、堂联、门联、庙联、廊联、亭联等)——种类多,可颂德、写景、讥评人事、讲历史、讲哲理,随用途而命名。
③公文类,指公务文书,即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处理各种事务中形成的体式完备、内容专一的各种书面文章,如批复、报告、请示、通知、议案、记录等。
④经济类,指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性文章。如求职信、广告、经济合同、市场调查报告等。
⑤探索类,主要指论说文,如一般议论文、杂文、学术论文等。这类文章的共同点是要摆事实讲道理,要阐发作者对事物的看法,要表明作者的观点。用信息学术语来说,这类文章要输送给读者一些探索性信息,主要是作者的观点。
“五四”后一些语文学家对我国古代对文章的分类提出异议,认为古人分类杂乱琐碎,标准不一,所以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主要是以表达方式作为分类的标准。
同样按文章的内容和功能,文体还可分为新闻体裁、公文体裁、日用体裁、著述体裁,和上面介绍的这种分类叫法不同,实质大同小异。
按照语言风格,文体可分为科学语体、政论语体、公文语体、新闻语体。
按照表达方式,则可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之外再加实用文一类,成为四类,是目前运用比较普遍的分类方法。
叶圣陶把文体分为叙述文、议论文、抒情文。
1933年夏丏尊和叶圣陶在《文心》中,把文章和文学作品分开,分为普通文与文艺文,其中普通文又分四类:记述文、叙述文、解说文、议论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